首页>>今日关注>>昭觉县谷莫村:新风新貌新谷莫

昭觉县谷莫村:新风新貌新谷莫

发布时间:2016/11/21 20:31:46 浏览:1328
[摘要]昭觉县谷莫村:新风新貌新谷莫
 
正在建设中的住房

       彝历年前夕,特布洛乡谷莫村驻村第一书记罗雅宏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接受贫困村退出州级验收,基本达标,仍需再接再厉!点开罗雅宏消息中发的图片:修建中的新房、即将完工的进村道路、正在治理中的穿村而过的小河、田野中敞放喂养的阉鸡……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富裕的谷莫村已现雏形。

  这一切,来之不易。

  村里乡亲挥洒汗水,驻村干部日夜辛劳,帮扶部门鼎力相助,全县上下齐心苦干,换来了今日谷莫村的日新月异。

  谷莫村位于昭觉县特布洛乡以南,距乡政府1.9公里,距县城30.1公里,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776亩,林地面积775亩、草地面积890亩。辖古莫、马什觉2个社,有141户570人,其中贫困户22户94人。海拔2000—2460米,属典型的山区农业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作物以马铃薯、荞麦、玉米为主。2015年,人均纯收入4350元。2016年彝家新寨建设108户。

  面对谷莫村无产业支柱、经济效率较低;

  面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出产物商品化率较低;

  面对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较低;

  面对群众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发展资金,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面对困难,帮扶部门和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先从摸清贫困底数入手,规划脱贫路径,讨论脱贫思路,因地制宜助增收谋脱贫,着力打造产村相融、农旅融合的新谷莫村。

  自精准扶贫以来,谷莫村在帮扶单位州、县政府办的大力扶持下,积极探索,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破解发展顽疾,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加快发展的创新发展之路。

  走“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谷莫村因地制宜,以特色养殖业做大做强为抓手,成立了养羊合作社,大力发展养羊等传统畜牧业。村“两委”充分发挥村产业发展周转金的效益,利用村产业发展周转金1.8万元,购买了23只山羊入股村养羊合作社,预计年分红3000元以上。同时,着力打造“谷莫绿色蜜蜂”品牌,大力发展家庭散养蜜蜂产业,州政府办公室投入1万元扶持村集体养蜂20群,预计年收益1万元以上。

  走“服务创收型”。发展模式转变职能,谷莫村在彝家新寨建设过程中,在村口规划建设便民服务站1个,出租给村民用于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和化肥等农资产品,在方便村民的同时,村集体年收益3000元以上。利用村产业发展金25万元,修建占地近2亩的标准化羊圈400㎡,由村养羊合作社集中饲养了约400只羊。村集体每年收取每只羊5元的服务费,预计年收益2000元左右。

  走“抱团经营型”发展模式。相邻的车哈古村有一块近40亩的核桃林,林下一直处于闲置状态,谷莫村一次性投入村产业发展金5万元,和车哈古村“抱团”发展,在这块核桃林中筹建了占地约20亩的岩鹰鸡养殖场,预计年出栏岩鹰鸡1000只以上,村集体年收益在3万元以上。

  走“持续壮大型”发展模式。州政府办公室协调资金16万元,采用“借羊还羊”的模式,户均借了5只凉山半细毛羊给贫困户入股村养羊合作社,贫困户预计将于今年全部脱贫。通过一年的巩固提升,贫困户将于2017年12月归还5只羊的股权。为促进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壮大,突出扶贫物资后期使用的普惠性,州政府办决定将回收的股权,全部转为谷莫村集体所有,届时预计村集体年分红2万元以上。

  贫困户要脱贫,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首当其冲。

  今年5月,谷莫村在村幼教点前的篮球场召开了村民大会,对养殖能繁母猪的家庭和“文明卫生家庭”进行了奖励。对62户养殖能繁母猪的农户给予了“奖励”性质的补贴,每养殖1头母猪,给予1桶食用油和1袋大米的补贴;对39户没有养殖母猪,但承诺要养殖母猪的农户,给予1桶食用油的奖励。同时,对26户“文明卫生家庭”给予毛巾、洗脸盆、洗衣粉和香皂等奖励。

  看着其他农户都拿到了奖品,自己却两手空空,什么奖品都没有得到,贫困户吉克合西急了也愧了,找到了第一书记罗雅宏不甘心地说:“我家以前没有养老母猪,也没有想过要养,今天看到大家都拿到奖励了,有的奖品还是拿背篼背的,我才晓得我家的差距在哪里,咋个不穷嘛,党的政策那么好,只怪自己不争气。彝族有句尔比(谚语)说的好,‘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一头母猪’,以后我家也要养老母猪,还要讲文明、讲卫生,争取下次村民大会的时候,脸上能有点光彩,不然太没得面子了。党的政策瓦吉瓦(好)!我们也一定阿依阿尼(不睡不坐)的努力,争取早点过上好日子。”

  村民洛比尔杰家养殖了2头能繁母猪,又被评为“文明卫生家庭”,“奖品”装了满满一背篼,至今说起当时的情景,自豪之情仍溢于言表:“阿波波,以前只听到说娃儿成绩好,学校发奖励,没想到我这个阿普莫苏(老人)也得到政府的奖励了。养猪、养鸡,生活讲卫生,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应该做的,政府还给我们发这么多东西,党的政策真的太好了,以前我成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没有给我这么多东西,真是太感谢了!有政府的帮助,我们一定会苏呷(富裕)的,卡沙沙(谢谢)!”

  贫困户洛比木曲对脱贫也是信心满满:“我家养了1头母猪,每年有3000多元的收入。政府鼓励扶持我们养母猪,不少家庭养了2头母猪,我家也计划再养1头,把这两头母猪养好了,我家也就脱贫了。”

  今年3月,谷莫村农户养殖能繁母猪62头,采取“以奖代补”的帮扶措施后,全村养殖能繁母猪达到113头,目前,全村贫困户户均养殖1头能繁母猪,预计年产值45万元以上。

  针对部分农户在脱贫攻坚中,主观能动性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党和政府感情淡漠,缺乏感恩意识,谷莫村开展了“脱贫攻坚主题演讲”,引导贫困户、村组干部和普通农户积极主动思考脱贫攻坚,增强获得感,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感恩奋进的好风气。

  谷莫村脱贫示范户俄底曲西是位单亲妈妈,不善言辞的她在脱贫攻坚主题演讲上,用最朴实的话语向全村群众讲述了精准扶贫以来她家里点点滴滴的变化,在说到驻村工作组给予她家的种种帮助时,她眼含热泪,很多村民的眼睛也湿润了。俄底曲西说:“有驻村工作的帮助,我家今年脱贫一点问题也没有!”

  观念的转变激发起了谷莫村贫困群众勤劳致富脱贫奔小康的斗志。68岁的老党员阿牛嘎嘎说,大家要感恩奋进,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现在,娃儿读书不仅不要钱,还管伙食,生病吃药打针新农合可以报销,路都修到家门口了,家家户户都通了电、通了水……党和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为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谷莫村贫困户逐一签订了《脱贫承诺书》,承诺“不等不靠,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按期脱贫”。

“签的《脱贫承诺书》,我们都按了手印了,它就是我们头上的一道紧箍咒,说了的话,泼出去的水,今年能不能脱贫,就看我们自己的了!”贫困户洛比尔青说,签定《脱贫承诺书》书后,感觉到目标更加明确,主体责任感也更强了。

  第一书记罗雅宏告诉记者,为更好地与村民沟通,他们开设了一个名为“谷莫驻村帮扶”的微信公众号和一个“谷莫乡亲”微信群,让村里的年轻人关注村里发展,了解政策信息,为脱贫献计出力,现在微信群里已有近百名村民加入进来,大家讨论起村里的发展十分热烈。

  今年5月,为切实加强基层队伍和阵地建设,谷莫村党支部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青年为抓手,成立了谷莫村青年先锋队,教育引导发挥优秀青年在脱贫攻坚和“四个好”创建中的排头兵和生力军作用,着力打造脱贫奔康先锋队、互助抢险服务队和“四好”创建突击队“三支队伍”,切实增强农村青年“抱团”发展能力。

  谷莫村孤寡老人吉克合西今年60多岁,常年的风湿病已致她手脚都已经严重变形,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年久失修的老屋,雨季一来,总是滴滴哒哒的漏个不停,这一直是吉克合西心头的一块顽疾。

  自从村里成立了青年先锋队以后,吉克合西的心病总算不会再犯了,雨季一过,青年党员、谷莫村青年先锋队队长木坡史惹就带着队员们翻修了房屋。

  “有了你们这群达施(小伙子),总算又找到可以依靠的人了!卡沙沙,卡沙沙!”吉克合西紧紧的拽着木坡史惹的手感激的说,浑浊的眼里饱含着激动的泪水。

  目前,谷莫村青年先锋队已经发展成员78人,主要由青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务工返乡、有一技之长、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的先进青年组成,村里有文化、有技能、有担当的先进青年几乎都加入了青年先锋队,青年先锋队俨然已经成为谷莫村的“人才”洼地。

 

  ■对标查漏

  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

  11月16-19日,州脱贫指挥部抽调了州级机关、部门或单位25个38人,由州卫计委牵头,组成昭觉县脱贫村验收工作组,对昭觉县2016年拟脱贫的48个村全覆盖地开展了验收,并按照不低于10%的贫困户比例进行了抽查,共计抽查了264户脱贫户。

  在19日举行的验收工作组与昭觉县委县政府就贫困村退出验收相关情况反馈会上,通报了脱贫村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有集体经济方面:脱贫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的资金作为启动资金购买牛猪羊等开展养殖,进而产生经济效益,或是通过统一配备餐具出租产生经济效益,个别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达标,不是依靠其产生的效益,而是通过牺牲启动资金的本钱取得的,单纯从验收指标上,认为已经达标,但后续如何发展,需认真考虑。

  有硬化路方面:目前仍有部分村硬化路正在建设中。验收组认为,通村公路的建设,最终是为了方便群众,发展经济,正在建设当中的通村公路需要加快进度,同时也为安全住房建设提供有效的运输通道。

  有卫生室方面:建设了村卫生室,但缺乏合格的乡村医生,现有乡村医生不具备资格条件,只能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简单的公共卫生相关工作。

 

  ■整改措施

  拓展发展路子 狠抓产业扶贫

  拓展发展路子,狠抓产业扶贫,确保贫困人口持续增收。从集体经济到家庭经营,都主要集中在畜牧、农耕、养殖等传统农业方面,呈现出发展形式单一,规模较小、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缺乏稳定的、规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找到“自然环境和资源限制发展”的突破口,更加注重智力帮扶、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传统农业创新、拓展产业规模、创业支持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多渠道保障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建立更加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为解决民族地区乡村医生的合格资历问题,目前,省卫计委正在举办相应资格考试,具备中专以上医学学历或者经培训达到中专以上学历人员,45周岁以下人员均可报名。希望相关部门借此机会,统筹协调全县脱贫村相关人员报名参加,确保合格村医全覆盖。

  注重资料整理。针对验收中个别脱贫村贫困建卡户收支记录数据不规范的问题,验收组建议有关部门或单位切实加强相应业务知识培训,与省州相关部门对接,明确指标含义和记录规范,并切实落实责任,谁登记谁负责。

   ■记者手记

       要发挥青年人干劲

  在谷莫村采访,村里注重发挥青年人干劲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该村利用微信这一当下最热门的沟通媒介拉近与青年一代的距离,畅通沟通渠道,引导大家聚焦到脱贫攻坚上,营造起众人齐心脱贫致富的氛围,同时,利用组建村青年先锋队聚集有为青年,让青年人争当脱贫攻坚和“四个好”建设排头兵,凝聚起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合力,有力推进了今年的脱贫工作。

  如今,凉山广大彝乡的年轻人普遍比他们的父辈文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较快,网络和手机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对如何脱贫致富,也不同于只是埋头在土地里耕耘的祖辈父辈们,而是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多的办法,从而使我们脱贫攻坚工作更快更有力推进。

  脱贫攻坚是当下的目标,致富奔小康,让生活越过越好是我们长远的追求,这一点上,发挥青年人的干劲显得尤为重要。

  把这些掌握了一定知识技能、有文化有思想、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的青年人聚集起来,打造起一个人才“洼地”,汇聚起一股力量,不光有益于当下的脱贫攻坚,更利于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的长远发展。

  俄底曲西:

  我家今年脱贫一点问题也没有!

  见到俄底曲西时,这位43岁的彝族妇女正在村里的建房工地上搅拌水泥。在家门口打工,一天可以挣100元。

  俄底曲西是单亲妈妈,丈夫因病去世后,家里经济十分困难,被列入2016年脱贫的帮扶户。

  俄底曲西的新家也快要建好了,新房紧挨着现在居住的老房子。走进她家,院子里有一排鸡舍,养着阉鸡,猪圈里三头肥猪正在吃食,院墙上还有几个蜂箱,蜜蜂嗡嗡地飞进飞出。

  俄底曲西拿出晒干的核桃请大家吃,她告诉记者,这是她自家的核桃,家里有200棵核桃树,已经全部嫁接,今年有5棵挂果,卖核桃收入2000多元,“门口的这棵树结的核桃就卖了1000元。” 

  俄底曲西家有两头帮扶资金购买的西门塔尔母牛,一头母牛今年生了头小牛,卖了4000元。此外,今年家里还卖了9只阉鸡,收入3200元。她告诉记者:“政府扶持我家养了20只阉鸡、10群蜂;通过借羊还羊借了10只羊给我家;扶贫产业周转金借了我家4500元,买了1头母牛;彝家新寨建设获得了3万元的补贴;小儿子上学获得了每年1200元的爱心资助。”

  要过彝历年了,俄底曲西在广东惠州打工的大女儿也赶回家过年了,女儿是驻村工作组推荐到惠州打工的,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俄底曲西告诉记者,大女儿今年汇了1万元回家,“有驻村工作组的帮助,我家今年脱贫一点问题也没有!”

来源: 凉山日报2016-11-21 10:19:0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