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政要闻>>“四区驱动”:加速“中国钒钛之都”崛

“四区驱动”:加速“中国钒钛之都”崛起

发布时间:2016/2/17 19:09:50 浏览:690
[摘要]“四区驱动”:加速“中国钒钛之都”崛起

   来源: 攀枝花日报  本报记者 陈帆

  “真正把攀枝花由资源之都建设成为产业之都、经济之都。”这是省委书记王东明在攀调研时对攀枝花人的殷殷嘱托。

  从资源之都,到产业之都、经济之都,这是一条需要砥砺奋进的“进化之路”。

  生于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入“试”全国唯一资源型试验区、创成国内唯一金属材料类高新区……在跨越半个世纪的征程中,攀枝花的每一步发展,都镌刻着“国家战略”的印记。

  步入“十三五”,开启新征程。肩负国家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使命的攀枝花,再一次将“国家战略”具化为实际行动。

  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以加快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攀枝花国家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的“四区驱动”为战略抓手,用汗水浇筑梦想,用心血谱写华章,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四区驱动”,正在加速“中国钒钛之都”的崛起,加速攀枝花从资源之都到产业之都、经济之都的跨越。

  一

  2月13日,今年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欧盟委员会官方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三类钢铁产品同时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对中国进口的冷轧钢板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在国内众多钢铁企业体会来自欧洲的“倒春寒”时,鞍钢国贸攀枝花公司副总经理罗永东对此却有另一番解读:第一,欧洲是攀枝花钢铁产品的重要市场,但不是唯一市场;第二,“反倾销”是一道“门槛”,要想踏破“门槛”,就不能停下创新驱动的步伐。

  创新,早已融入攀枝花的发展“血脉”。

  攀枝花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钛和钒的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但钒钛磁铁矿难冶炼、难分离的成矿特性,一度被前苏联专家判定为没有利用价值的“呆矿”。“好比是一袋面粉和米粉混合一起,并且还含有其它杂质,要把面粉和米粉分别提取出来,难度可想而知。”全国政协委员、攀钢研究院钒钛冶金研究所所长孙朝晖的一席话,形象地道出了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难度之大。

  除了自主创新,攀枝花资源开发从一开始就没有第二条路。

  于是,从破解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世界难题,到自主研发独步天下的提钒工艺;从结束中国不能生产高速铁路钢轨历史,到打破美国钒氮合金技术垄断……自主创新始终与攀枝花同行。

  面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新常态,攀枝花进军资源综合利用“深水区”,追梦产业转型升级,开启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的新纪元。国内最长最宽钛锭在我市成功面世,钛金属产业链实现重大突破;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钒标准化工作组、钛标准化工作组在攀挂牌成立,我市取得全国钒钛制品标准制(修)订的主导权;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启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面向全球招标……

  而今的攀枝花,成为全世界唯一综合利用铁、钒、钛资源的城市。攀枝花生产的钒制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80%和20%,已建成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全流程钛工业基地和含钒钛机械制造生产基地。

  二

  2015年11月23日,来自国内外钒钛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从全球各地汇聚到中国攀西地区一个名为红格的小镇,共赴世界钒钛产业科研盛会——2015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暨钒钛(国际)论坛。

  论坛开幕式上,攀枝花人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果实: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为攀枝花国家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授牌。

  2001年成立以来,钒钛高新区曾3次挂牌:四川省攀枝花高耗能工业园区、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四川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名称的更改勾勒出转型升级的线条。

  1965年的春天,“国家战略”第一次花落攀枝花,催生了一座“百里钢城”。但钢铁“单核经济”让这座城市既享受了“一荣俱荣”的甜蜜,也饱尝了“一损俱损”的苦涩。为化解钢铁“一业独大”的产业“硬伤”,我市各级政府强力引导,国企、民企集群发力,大规模进军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开启了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新进程。2010年,攀枝花钢铁产业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首次降到50%以下。与此相反,攀枝花钒钛产业强势崛起,跻身中国产业集群50强。

  通过委托设计、联合攻关、组建联盟、公开招标等多种形式,与国家智库、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携手构建产、学、研、投、用“联姻”的科技攻关新体制;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会商机制、优化整体产业布局……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攀枝花找到了一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清晰路径。

  2013年的春天,“国家战略”第二次花落攀枝花,攀枝花全域纳入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中国钒钛之都”爆发出更快的加速度。当年,全市已形成年产3.5万吨钒制品、60万吨钛白粉、3万吨海绵钛、8000吨钛锭的生产能力,钛精矿生产规模达200万吨。入“试”攀西试验区两年多,攀枝花在高钛型高炉渣提钛、宇航级钒铝合金、钒电池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钒钛高新区创造出每平方公里近30亿元产值、人均产值150万元的“黄金效益”。

  三

  2月11日,大年初四。钒钛高新区钛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碌中井然有序。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自主设计,以钛渣为原料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的企业,钛海科技在2015年10月以后,国内外订单不断。为此,企业开足马力,春节不放假,550余名一线职工加班加点赶订单。

  “春节过后,我们要生产出800多吨金红石型钛白粉运往东南亚国家,要生产出1000多吨锐钛型钛白粉运往上海、成都等地。因为订单已经排满,所以企业春节没有放假,我们在大年初一给每一名上班的职工都发了红包。”钛海科技总工程师房鹏说。

  同样振奋人心的故事不断上演。

  作为攀枝花钒钛高新区的“新生代”民营企业,天民钛业有限公司的产业梦直指高端。2013年10月,这家公司开发出以钛铸件为核心的系列钛产品,受到20多家要求严苛的化工制盐、海产养殖等企业青睐,产品价格达到每公斤200多元。“争取尽快打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领域。”天民钛业公司副总经理张勇说,如果梦想成真,企业的钛产品价格将达到每公斤千元以上。

  攀枝花市白云铸造有限责任公司从OEM代加工起步,通过科技攻关,掌握了发达国家才能生产的全套破碎机生产能力,完成了从单一零部件到生产成套装备的飞跃,目前在北美市场与欧洲市场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攀枝花东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计划建一条2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户用型光伏设备生产线。项目竣工投产后,将是西部首家从事光热、光伏、太阳能溴化锂空调等新能源全产业链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安装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据统计,2015年,钒钛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94.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182.129亿元;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占全市总数的48%。

  科技含量足的企业越多,越能让资源利用取得突破性的效果。按照《攀枝花市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我市将重点突破攀西矿制取富钛料、氯化法钛白、低品位矿高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新流程、高纯钒及高纯氧化钒、钛及钛合金精密铸造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钒电池、高钛型高炉渣回收利用技术等产业化和高端领域用钛合金产业化。到2017年,新增16至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翻一番、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