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关注>>2016年邛泸景区全年旅游收入预计超20亿

2016年邛泸景区全年旅游收入预计超20亿元

发布时间:2017/1/8 21:09:37 浏览:501
[摘要]2016年邛泸景区全年旅游收入预计超20亿元
         2016年邛泸景区旅游成绩值得骄傲全年旅游收入预计超20亿元
 

    邛海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工程的实施,经济效益正在日渐凸显。使西昌形成了山、水、城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独特城市景观,显现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循环、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邛海景区功能、品牌效应全面提升,创建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热捧的旅游目的地。2016年全年,邛泸景区旅游收入预计超20亿元。

  1月4日,记者从西昌市委宣传部、西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获得好消息,中国最大的两万亩城市湿地——邛海湿地,因其国内国际影响力和生态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效益,入围“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提名奖”。邛海是我们西昌人的“母亲湖”,是四川境内第一大高原淡水湖泊,从古至今,在保障西昌市及周边地区居民饮用水、工农业发展用水、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创建湿地品牌,打造国内生态文明示范点

  众所周知,曾经的邛海,满目疮痍,由于围海造田、填海造塘、无序开发等加剧泥沙淤积、污染排放和水土流失,致使水面减少、水质下降,滩涂和原生湿地植被基本消失,邛海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而部份区域水质一度成为三类水。

  近年来,凉山州和西昌市以改革为引领,州市联动、创新举措,建立健全邛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建设、补偿等机制,实施生态保育、恢复治理、截污治污、低碳减排等重大工程,用五年多时间,投资40余亿元,建设了中国最大的两万亩城市湿地——邛海湿地。

  在邛海和湿地的建设与保护中,西昌市和凉山州运用民族自治地区立法权限,出台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凉山州邛海保护条例》,制定并实施《邛海泸山景区村(居)民建房管理试行办法》《邛海泸山景区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为依法治湖和保护邛海流域生态环境建立了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体系;强化执法监管工作,采取强制措施,实行“只出不进,只拆不建”,有效遏制乱修滥建势头,促进邛海流域保护建设管理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并坚持规划引领,建立和形成较为完整的邛海湿地保护和建设的数十项规划体系,州市联动,建立邛海湿地保护和建设工作体系,以及邛海湿地保护和建设党群协调体系,明确邛海湿地保护和建设的目标和路线图、时间表。

  为确保邛海湿地生态文明持久永续,西昌以污染源治理和水质保护为核心,系统实施邛海流域生态整治,彻底清除邛海网箱养鱼和吊脚楼,整治规范周边经营性场所,取缔非法燃油运营船、渔业作业船。大力推进低碳减排,严禁机动车辆进入湿地,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游客接送全部使用电瓶车,照明全部采用太阳能路灯。为保护邛海湿地重要饮用水源地,扎实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邛海周边区域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6.2万亩,使邛海流域林地达到38万余亩。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让邛海湿地成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品牌,成为加快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

  2美丽湿地让西昌市民和游客受益

  “恢复一片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助推多项产业,造福全市百姓。”这是西昌保护邛海,建设湿地的目标。按照湿地建设与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的要求,在湿地建设规划中,和谐安置邛海周边五乡一镇9000余户、3.8万余人。

  目前的邛海,生态效益明显,建成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国内最美的高原城市湿地。湿地建设促使邛海区域环境优化,水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邛海水质长期监测均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邛海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以水源地保护、污染系统治理以及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手段,最大限度恢复了湖泊湿地水域,为水鸟及其相关鱼类、昆虫、微生物的生息繁衍营造了良好的生境。邛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已成为海鸥、白鹭、鸳鸯、董鸡等几十种珍稀鸟类的理想栖息地,仅2015年以来新发现9个鸟类新种入住邛海湿地。

  邛海湿地保护和建设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生态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其社会效益日益显现。实施生态搬迁后促进了群众安居乐业,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水平,集居住、旅游、商务功能为一体的一、二期湿地生态搬迁安置小区(海门渔村)位于城市、景区双核心区,现已建成回迁;搬迁居民就业保障增强,采用优先招聘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到景区从事导游、驾驶、协管、船工、保安、保洁等工作,切实解决拆迁安置群众就业问题,保证了拆迁群众长远发展。邛海湿地成为游客、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让人民群众切实分享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板,是我国高原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协同共生、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3中国城市最大的邛海湿地

   再获全省新殊荣 

  去年底,由西昌市委宣传部、西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其宣传主题为“创建邛海湿地品牌打造生态文明示范”的邛海湿地建设,因其国内国际影响力和生态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效益,入围“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提名奖”。

  据悉,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6年年底,在全省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寻找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暨十大科技创新改革人物”全媒体宣传报道活动的通知》,并通过省委改革办、省全创办、人民网四川频道等单位和媒体,从11月1日起,四川社会各界和广大网友纷纷参与寻找“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暨十大科技创新改革人物”活动。

  整个活动历经推荐提名、组织发动、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环节,对全市各市州,以及省级部门推荐的数百个四川改革转型发展典型案例,以及全省涌现出的科技创新改革人物材料进行组织评审,筛选确定了50个候选“2016十大科技创新改革人物”和50个候选“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

  至11月20日的投票和最终评审,按照网络投票排序占40%、专家评审排序占60%进行加权综合,评选出“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10个、“2016四川十大科技创新改革人物”10名、“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提名奖”10个、“2016四川十大科技创新改革人物提名奖”10名。

  邛海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工程的实施,经济效益正在日渐凸显。使西昌形成了山、水、城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独特城市景观,显现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循环、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邛海景区功能、品牌效应全面提升,创建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热捧的旅游目的地。

  就在2016年上半年,邛海泸山景区接待游客9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2016年全年旅游收入预计超20亿元。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春

产品好做推广,就找攀西商界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