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校和老师的压力过大”、“学校从领导到老师如履薄冰”,接下教育部发给中小学的“担子”——课后服务,不少中小学校长表示有些“吃不消”。如何将课后服务新政落到实处?课后服务只能学校自己来挑担子?......看看教育部官微、人民日报是如何支招的。
教育部对中小学提了哪些要求?

一、中小学将承担课后服务责任
对中小学的要求:
1、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
2、要强化学校管理,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
二、中小学必须充分征求家长意见
对中小学要求:
1、由家长自愿: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对于家长要求在校外另行实施的,中小学校要主动提醒家长选择有资质、有保障的课后服务机构。
2、课后服务,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
3、关注留守儿童等: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亟需服务群体。
三、坚决防止课后服务变“补课”
对中小学要求:
1、校内活动要求: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 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 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
2、鼓励校外综合实践活动: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四、明确学校安全责任
对中小学要求:
1、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
2、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 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
五、补贴和考评学校
通过 “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要把课后服务工作 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
一线校长:现在学校和老师压力过大
“现在学校和老师的压力过大”、“学校从领导到老师如履薄冰”......随着“弹性放学”的全面开展,不少一线校长“诉苦”,透露学校在落实过程中遭遇的困难。
学校和教师权益需有效维护
现在学校和老师的压力过大,头上悬着多把随时都可以问责的剑,如安全、教育惩戒、教育质量等红线。现在,又要让学校承担学生放学后的服务,是硬性任务、责任、义务,还是仅仅倡议做好事?
所以,在政策的推进中,应该从维护教师和学校权益这方面也考虑一下,要划清权责,不能让教师和学校天天如履薄冰。
安阳市铁西路小学校长
财政有效投入不可回避
《意见》强调,课后服务要杜绝乱收费,由政府买单。这对于家长自然是福音,但各地区财政力量不一,又有多少地方政府能够在这方面有较好的投入?
《意见》还强调,要强化安全问题。在当今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安全压力已使学校从领导到老师如履薄冰,不多的补助之下,再增加额外的负担,肯定会产生很多阻力。
同时,课后服务内容因各地区升学指挥棒的驱动,很容易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长垣县第一初级中学校长——蔡瑞昌
中小学如何落实好课后服务新政?
小编说
为了解决学校的困惑,教育部官微、人民日报纷纷发声,分享了一些地区、一些学校的干货实操。
事实上有不少地区已经走在教育部政策的前头,积累了丰富经验。
小编选取了北京和南京校园的两个典型代表为大家全面解读,一起看看这几年校园里的“课后活动”如何被开展得风生水起!
南京地区
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南京市所有公办、民办小学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起实行“弹性离校”制度,有超过5万名学生参加“弹性离校”,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充实了小学生的课外生活。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三年级班管班老师在照顾延时离校学生。
“弹性离校”操作有这3种模式:
由学校自管自办,具体工作主要由校内教师承担;
可以实行自管他办,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具体工作主要由志愿人员和外聘人员等承担;
也可实行社区管理、学校参与等组织模式。
本学期从申请对象看,一二年级学生占大多数;从管理方式看,学校自管自办占大多数。
1,多数学校实行“自管自办”
例如在保障房小区配套的丁家庄小学,由于辖区内外来人口较多,没有老人同住,且双职工家庭单位距离较远等,在全校1042名学生中,有超过1/3参加了“弹性离校”。
该校校长张玲介绍,“弹性离校”学生分成9个班,每个班均由一位老师值班。
全校67位在职老师,除了怀孕或生病等个别老师外,能值班的全部安排轮流值班。
有些家长5点钟还不能准时来接,则会把学生拼成一个班安排一位老师值班到更晚时间。
“学校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毕竟由自己学校的老师管理更让人放心。”
自管自办的学校确实存在一定的人力及经费压力,对此各校也在积极应对。

下午将近5点半,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北面的一排教室,还有两间亮着灯,到了5点还在等待家长的孩子被分成两组:没有完成作业的继续完成作业,已经完成的可以在隔壁教室有序观看儿童剧。
一位60多岁的老教师拿着对讲机与门卫对接,核对家长已到的孩子名单。
“为了减轻在职老师的工作量、不影响日常教学安排,2014年起返聘了5名退休老师,每小时给予80元的补贴,一年从办公经费中支出近20万元。”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朱勇说。
2,与社会机构合作,实现双赢
政策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吸引各区关工委、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机构和团体提供公益性服务。
南京建邺实验小学与一家社会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协议,由该机构派遣专门的老师,在学校图书馆内照看孩子。
“教育机构也是以公益为主,通过与学校合作这种模式,能形成较好的口碑,这是一种双赢。”该校负责人坦言。
对于引进社会力量的“自管他办”模式,更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外聘人员聘任程序和法律责任,确保学生在校人身安全。
北京地区
1,科学家、校外机构进校园
“面对全体学生开展体育、艺术、科技课外活动,师资是主要问题。”
据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郑萼介绍,教委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多条腿走路,让师资的配备实现多种渠道、多种方式。

例如,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市科协联合开展“科学家进校园”的活动,保证每个区都有两所小学参与。
另外,北京市还邀请一些有参与意愿同时又有相对固定时间的艺术家和文体明星到中小学设立工作室,辐射周边学校。
2,整合社会资源,帮扶薄弱校
对于各校的课外活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区教委会采取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对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帮扶。
例如,丰台区教委,将生均每年400元标准的经费分为两部分,其中100元由教委统筹安排,用于整合社会资源开设的区级选修兴趣活动,各类区级比赛、演出、观摩等活动。
3,校际解结对,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为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门头沟也通过对口结对子的方式开展课外活动,按照优势互补建立学校间的对口结对关系,将6对中学和10对小学进行结对。
各结对学校可依据师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活动联盟,选拔有专长的师生,探索“走校”讲学机制,逐步缩小校际间差距。
4,量课外活动次数,DIY活动“大串烧”
从活动类型来看,北京各区在根据各自不同的区域资源分布特点,将各自DIY的活动进行“串烧”。
为了让学生在三点半放学后“有地方去”,西城区在每个街道建设1至2所少年宫,并在学校和街道开展100场青少年国学公益大讲堂。
东城则将在艺术、科技、体育领域打造戏剧、动漫、电影、体操和国防5个品牌特色活动,比如每周至少设立一个电影日。

此外,为保证活动落实到位,部分区县还对课外活动的举办频次提出了量化要求。
石景山区要求各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艺术家、科学家、体育明星进校园活动。同时,要求学校每学期开设各类社团不得低于5个。
丰台教委则要求每个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类兴趣活动。
专家发声:不能让中小学自己挑担子
课后服务体系需社会各界的配合。
江苏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校长刘正才:“如果没有社会各界的配合、仅靠学校来解决孩子们放学以后的安排,是难以长久的。”家长有不同的需求,而这也是一些社会机构存在的市场。他建议,“他管他办”模式可再细化和明确,例如学校可以作为参与的主体之一,承担有限责任;少年宫等机构来学校开班,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出场地、器材,在基础性的公益活动之外适当收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张男星:“弹性离校”的价值不只是管理学生的课后时间,更在于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学生的课后学习生活。为此需要加大对社会教育机构的培育,规范其参与学校教育的资质,让更多社会教育机构参与“弹性离校”带来的课后教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邱建新:这一政策的实施,不能“一头热”,而需要积极整合社区、学校、教师、志愿者、专业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力量共同参与,实现社会共治。
来源:网络 编辑:攀西商界网佳佳
教育部对中小学提了哪些要求?
一、中小学将承担课后服务责任
对中小学的要求:
1、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
2、要强化学校管理,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
二、中小学必须充分征求家长意见
对中小学要求:
1、由家长自愿: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对于家长要求在校外另行实施的,中小学校要主动提醒家长选择有资质、有保障的课后服务机构。
2、课后服务,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
3、关注留守儿童等: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亟需服务群体。
三、坚决防止课后服务变“补课”
对中小学要求:
1、校内活动要求: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 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 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
2、鼓励校外综合实践活动: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四、明确学校安全责任
对中小学要求:
1、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
2、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 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
五、补贴和考评学校
通过 “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要把课后服务工作 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
一线校长:现在学校和老师压力过大
“现在学校和老师的压力过大”、“学校从领导到老师如履薄冰”......随着“弹性放学”的全面开展,不少一线校长“诉苦”,透露学校在落实过程中遭遇的困难。
学校和教师权益需有效维护
现在学校和老师的压力过大,头上悬着多把随时都可以问责的剑,如安全、教育惩戒、教育质量等红线。现在,又要让学校承担学生放学后的服务,是硬性任务、责任、义务,还是仅仅倡议做好事?
所以,在政策的推进中,应该从维护教师和学校权益这方面也考虑一下,要划清权责,不能让教师和学校天天如履薄冰。
安阳市铁西路小学校长
财政有效投入不可回避
《意见》强调,课后服务要杜绝乱收费,由政府买单。这对于家长自然是福音,但各地区财政力量不一,又有多少地方政府能够在这方面有较好的投入?
《意见》还强调,要强化安全问题。在当今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安全压力已使学校从领导到老师如履薄冰,不多的补助之下,再增加额外的负担,肯定会产生很多阻力。
同时,课后服务内容因各地区升学指挥棒的驱动,很容易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长垣县第一初级中学校长——蔡瑞昌
中小学如何落实好课后服务新政?
小编说
为了解决学校的困惑,教育部官微、人民日报纷纷发声,分享了一些地区、一些学校的干货实操。
事实上有不少地区已经走在教育部政策的前头,积累了丰富经验。
小编选取了北京和南京校园的两个典型代表为大家全面解读,一起看看这几年校园里的“课后活动”如何被开展得风生水起!
南京地区
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南京市所有公办、民办小学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起实行“弹性离校”制度,有超过5万名学生参加“弹性离校”,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充实了小学生的课外生活。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三年级班管班老师在照顾延时离校学生。
“弹性离校”操作有这3种模式:
由学校自管自办,具体工作主要由校内教师承担;
可以实行自管他办,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具体工作主要由志愿人员和外聘人员等承担;
也可实行社区管理、学校参与等组织模式。
本学期从申请对象看,一二年级学生占大多数;从管理方式看,学校自管自办占大多数。
1,多数学校实行“自管自办”
例如在保障房小区配套的丁家庄小学,由于辖区内外来人口较多,没有老人同住,且双职工家庭单位距离较远等,在全校1042名学生中,有超过1/3参加了“弹性离校”。
该校校长张玲介绍,“弹性离校”学生分成9个班,每个班均由一位老师值班。
全校67位在职老师,除了怀孕或生病等个别老师外,能值班的全部安排轮流值班。
有些家长5点钟还不能准时来接,则会把学生拼成一个班安排一位老师值班到更晚时间。
“学校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毕竟由自己学校的老师管理更让人放心。”
自管自办的学校确实存在一定的人力及经费压力,对此各校也在积极应对。
下午将近5点半,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北面的一排教室,还有两间亮着灯,到了5点还在等待家长的孩子被分成两组:没有完成作业的继续完成作业,已经完成的可以在隔壁教室有序观看儿童剧。
一位60多岁的老教师拿着对讲机与门卫对接,核对家长已到的孩子名单。
“为了减轻在职老师的工作量、不影响日常教学安排,2014年起返聘了5名退休老师,每小时给予80元的补贴,一年从办公经费中支出近20万元。”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朱勇说。
2,与社会机构合作,实现双赢
政策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吸引各区关工委、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机构和团体提供公益性服务。
南京建邺实验小学与一家社会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协议,由该机构派遣专门的老师,在学校图书馆内照看孩子。
“教育机构也是以公益为主,通过与学校合作这种模式,能形成较好的口碑,这是一种双赢。”该校负责人坦言。
对于引进社会力量的“自管他办”模式,更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外聘人员聘任程序和法律责任,确保学生在校人身安全。
北京地区
1,科学家、校外机构进校园
“面对全体学生开展体育、艺术、科技课外活动,师资是主要问题。”
据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郑萼介绍,教委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多条腿走路,让师资的配备实现多种渠道、多种方式。
例如,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市科协联合开展“科学家进校园”的活动,保证每个区都有两所小学参与。
另外,北京市还邀请一些有参与意愿同时又有相对固定时间的艺术家和文体明星到中小学设立工作室,辐射周边学校。
2,整合社会资源,帮扶薄弱校
对于各校的课外活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区教委会采取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对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帮扶。
例如,丰台区教委,将生均每年400元标准的经费分为两部分,其中100元由教委统筹安排,用于整合社会资源开设的区级选修兴趣活动,各类区级比赛、演出、观摩等活动。
3,校际解结对,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为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门头沟也通过对口结对子的方式开展课外活动,按照优势互补建立学校间的对口结对关系,将6对中学和10对小学进行结对。
各结对学校可依据师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活动联盟,选拔有专长的师生,探索“走校”讲学机制,逐步缩小校际间差距。
4,量课外活动次数,DIY活动“大串烧”
从活动类型来看,北京各区在根据各自不同的区域资源分布特点,将各自DIY的活动进行“串烧”。
为了让学生在三点半放学后“有地方去”,西城区在每个街道建设1至2所少年宫,并在学校和街道开展100场青少年国学公益大讲堂。
东城则将在艺术、科技、体育领域打造戏剧、动漫、电影、体操和国防5个品牌特色活动,比如每周至少设立一个电影日。
此外,为保证活动落实到位,部分区县还对课外活动的举办频次提出了量化要求。
石景山区要求各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艺术家、科学家、体育明星进校园活动。同时,要求学校每学期开设各类社团不得低于5个。
丰台教委则要求每个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类兴趣活动。
专家发声:不能让中小学自己挑担子
课后服务体系需社会各界的配合。
江苏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校长刘正才:“如果没有社会各界的配合、仅靠学校来解决孩子们放学以后的安排,是难以长久的。”家长有不同的需求,而这也是一些社会机构存在的市场。他建议,“他管他办”模式可再细化和明确,例如学校可以作为参与的主体之一,承担有限责任;少年宫等机构来学校开班,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出场地、器材,在基础性的公益活动之外适当收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张男星:“弹性离校”的价值不只是管理学生的课后时间,更在于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学生的课后学习生活。为此需要加大对社会教育机构的培育,规范其参与学校教育的资质,让更多社会教育机构参与“弹性离校”带来的课后教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邱建新:这一政策的实施,不能“一头热”,而需要积极整合社区、学校、教师、志愿者、专业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力量共同参与,实现社会共治。
来源:网络 编辑:攀西商界网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