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同心织梦>>中国式早期阅读,到底弱在哪?你跳过了

中国式早期阅读,到底弱在哪?你跳过了这些坑了吗!

发布时间:2017/4/20 20:42:26 浏览:883
[摘要]中国式早期阅读,到底弱在哪?你跳过了这些坑了吗!

中国孩子每年读7本书

第十四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前天出炉,大人们的事先不说,看看和孩子们有关的数据吧。

 

中国孩子平均一年的阅读量在7本上下。同样是去年,美国6-17岁的孩子平均读23本课外书,是我们的3倍。

 

 

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90.0%,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24.15分钟陪孩子读书。

此外,2016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07次。

0-17岁家庭中,平均拥有104.1本童书,其中6-17岁的孩子中,经常阅读者拥有140.8本书,中等阅读者拥有90.6本书,极少阅读者拥有65.3本。

 

我想,爱读绘本的你,一定远远超过“平均分”了吧,恭喜你!

 

孩子们在读些什么呢,看看去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儿童阅读调查报告》。

 

童话故事和动漫书,遥遥领先于其他书籍。

 

随着学业增加,阅读越来越“实用化”,几乎就是为了“作文”而阅读。

 

 

这个调查还透露了中国家庭阅读的起始年龄:

 

7成以上的娃,2岁前就开始阅读啦!我想,绘本阅读一定是大头中的大头吧!

 

中国孩子阅读有啥问题?

 

和国外相比,中国孩子的阅读有啥问题。旁观者也许看得更清。

 

美国伊利诺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里查德.安德森教授主要从事儿童阅读研究,他曾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儿童的课外阅读并与美国的儿童阅读做了比较,得出了如下结论: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和一个美国普通家庭,经济能力大体相当,但美国儿童的阅读量却是中国儿童的六倍。

 

为啥差这么大捏?

 

首先,安德森教授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父母给孩子选择的课外读物过于“超前”了

 

 

在中国,适合2至8岁的儿童阅读的课外书籍数量本来就比美国少,而父母给孩子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多是《唐诗三百首》及一些情节复杂的故事,大多数书籍的内容超过了孩子的认知水平,孩子难以流畅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所以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少,阅读量也就小了。

 

其次,中国孩子读的东西太“精”了。

 

 

儿童读物应该分为教师指导孩子学习的书籍和专门给孩子阅读的书籍两种,也就是分为“精读”的书和“泛读”的书,中国孩子严重缺乏泛读读物。父母给孩子买的课外读物基本都属于精读类。中国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里学课文就是“精读”的方式,课外读物还要“精读”,倒尽了他们的胃口。没有兴趣,阅读量自然就上不去。

 

 

阅读的质和量都相差很多

 

应该说,我们的阅读总体水平在提升。但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阅读的质和量,都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追赶。

 

 

拿美国举例。按CCSS全美教学标准要求,美国小学毕业生至少需要阅读1404本课外读物,阅读量占到全部K12年级阅读量的77.6%,且涉及故事、诗歌、戏剧、信息类等13种文体。在阅读深度上,美国要求小学毕业生不仅能够对文章细节与主旨进行精准理解,还要求对文章结构与内在逻辑进行严密分析!

 

 

反观中国小学5-6年级的语文教学大纲,不仅对课外阅读量要求低(五年制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可,10本书而已),而且在阅读深度上只要求做到“初步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和分析概括文章主旨即可。中国对孩子阅读基本功的教育可谓具有“先天缺陷”。

 

阅读技能、阅读策略及落实手法也差距很大。

 

中国小学阶段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记忆、理解和应用,而美国小学生在毕业时已经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与评价。例如通过讨论式阅读,来增强对人际世界的认知和社交能力;通过阅读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等。

 

因此,进入初中后,以分析、综合、评价为主的阅读作为最基本的能力,老师默认大家都会,没人会专门再去教。

 

中国的低龄留学生,如果不事先将阅读“童子功”补足,不仅难以进入美国精英初中,即便侥幸进入,也难以在美国教育体系中成为佼佼者。

 

写作也因阅读相差甚远

 

阅读作为两个输入项之一,中美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写作方面的差距也是惊人。

 

与美国小学生要写出观点鲜明、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的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才算达标的写作要求相比,中国小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写出有中心思想、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

 

从小学开始,美国的孩子就已经学会了“老师布置课题—学生分组分解课题—分头研究子课题—自行阅读延展材料和参考教材—小组开会总结提炼观点—修正原始课题和观点—补充材料—撰写报告—修正报告—提交作业”的研究性写作。

 

 

中国的小学生从小缺乏这种运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去进行研究性写作的机会,还只停留在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描述的浅层思维写作上,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接受系统性训练,几乎不可能在美国初中拔得头筹。

 

 

美国小学生既能快速完成短时间基础性写作,也会根据特定写作任务进行长时间(一周或一月)大论文写作。而中国的小学生只具备基本写作能力,根本不被要求长时间写作和研究性写作。

 

这种要求上的差别,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写作能力和写作耐力存在巨大差距。而大项目写作,是美国初高中越来越要求的教学重点,中国的孩子若没有在这个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去了美国面对要求用流畅、正规甚至严谨又优美的语句去完成Essay作业,不啻于一场噩梦!为什么在美国一些地方出现“代写作业”的荒唐服务,与中国学生低下的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孩子的阅读,其实从家庭开始,从家长的手里开始,越早越好!

 

来源:绘本学堂

编辑:攀西商界网国广教育栏目组   熊丽萍

新闻爆料:0812-519988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