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每三年为一个监测周期,每年监测两个学科领域。第一年监测数学和体育,第二年监测语文和艺术,第三年监测科学和德育。
近日,西昌市被确定为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样本县,20所中小学纳入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参加全国监测,这是西昌市学校第一次参加全国监测。
5月2日,国家教育部督导局评估监测处处长孙丽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实施部主任助理李子寅率领的专家组一行,来到西昌,就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检测,这标志着西昌市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正式启动。
据了解,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每年6月从全国各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中,按地域、比例随机抽取样本数据,进行教育质量监测,以准确掌握教育现状,提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科学对策,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20所中小学的
24027名学生参加测试
“2013年,西昌市被评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优秀组织单位’,2017年我们将再接再厉,认真总结监测工作经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环境,推动各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扎实开展,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据西昌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小教部主任赵云娣介绍,这是西昌第一次参加全国监测,并确定为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工作四川省样本县。监测的范围更广,监测的内容更丰富。全市范围内共有20所中小学经科学抽样成为样本校。
本次监测内容包括监测学科包括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和德育6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学习质量、德育状况,以及课程开设、教师配备等。监测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以及相关学校校长、相关年级科学、德育教师等。
此外,还新增了教师问卷和校长问卷,重点调查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负担、学习压力和学校的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等。
每三年为一个监测周期
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
“开展质量监测是新时期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解决义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必然要求。”孙丽为表示,我国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后,提升教育质量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准确反映义务教育质量状况的客观数据,导致既不能全面客观地对义务教育质量做出评价,也不能有效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单纯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象一直存在。
“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通过准确掌握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提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科学对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孙丽为说,开展质量监测是提高教育督导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
“每三年为一个监测周期,每年监测两个学科领域。第一年监测数学和体育,第二年监测语文和艺术,第三年监测科学和德育。今年是最后一个周期,我们选择来西昌,是检查也是交流。”孙丽为告诉记者,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目的,在于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的状况,掌握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准确了解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不是考试,更像一次体检。”孙丽为说,学科测试卷着重测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平常的考试会直接考查学生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运算能力,而在质量监测中的学科测试卷则更具开放性,让学生自己用一根长绳任意围成一个三角形,计算面积。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据了解,早在2007年,国家教育部就启动了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的试点工作,而西昌教育人非常谙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对推进西昌教育“后创强时代”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从质量监测的结果反馈中,赵云娣发现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与学生学业水平密切相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也反映了教育投入的差距。赵云娣表示,根据监测结果校际差距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及时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方向,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老师的教学可以更高效吗?学生怎样才能够学得更好呢?“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学习少;随意提问多,激发学习思维少;死记硬背多,方法指导少;关注优生多,重视后进学生少;重复作业多,针对效能作业少。其实最重要的是老师,明确‘教什么’,研究学生,明确‘要什么’。”赵云娣说,“质量监测听起来好像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其实最终受益的还是一线教师,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监测结果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记者 江滢
来源:凉山日报
编辑:攀西商界网新闻资讯中心佳佳
新闻爆料:0812-5199888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每三年为一个监测周期,每年监测两个学科领域。第一年监测数学和体育,第二年监测语文和艺术,第三年监测科学和德育。
近日,西昌市被确定为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样本县,20所中小学纳入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参加全国监测,这是西昌市学校第一次参加全国监测。
5月2日,国家教育部督导局评估监测处处长孙丽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实施部主任助理李子寅率领的专家组一行,来到西昌,就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检测,这标志着西昌市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正式启动。
据了解,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每年6月从全国各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中,按地域、比例随机抽取样本数据,进行教育质量监测,以准确掌握教育现状,提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科学对策,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20所中小学的
24027名学生参加测试
“2013年,西昌市被评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优秀组织单位’,2017年我们将再接再厉,认真总结监测工作经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环境,推动各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扎实开展,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据西昌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小教部主任赵云娣介绍,这是西昌第一次参加全国监测,并确定为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工作四川省样本县。监测的范围更广,监测的内容更丰富。全市范围内共有20所中小学经科学抽样成为样本校。
本次监测内容包括监测学科包括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和德育6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学习质量、德育状况,以及课程开设、教师配备等。监测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以及相关学校校长、相关年级科学、德育教师等。
此外,还新增了教师问卷和校长问卷,重点调查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负担、学习压力和学校的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等。
每三年为一个监测周期
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
“开展质量监测是新时期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解决义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必然要求。”孙丽为表示,我国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后,提升教育质量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准确反映义务教育质量状况的客观数据,导致既不能全面客观地对义务教育质量做出评价,也不能有效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单纯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象一直存在。
“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通过准确掌握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提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科学对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孙丽为说,开展质量监测是提高教育督导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
“每三年为一个监测周期,每年监测两个学科领域。第一年监测数学和体育,第二年监测语文和艺术,第三年监测科学和德育。今年是最后一个周期,我们选择来西昌,是检查也是交流。”孙丽为告诉记者,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目的,在于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的状况,掌握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准确了解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不是考试,更像一次体检。”孙丽为说,学科测试卷着重测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平常的考试会直接考查学生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运算能力,而在质量监测中的学科测试卷则更具开放性,让学生自己用一根长绳任意围成一个三角形,计算面积。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据了解,早在2007年,国家教育部就启动了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的试点工作,而西昌教育人非常谙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对推进西昌教育“后创强时代”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从质量监测的结果反馈中,赵云娣发现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与学生学业水平密切相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也反映了教育投入的差距。赵云娣表示,根据监测结果校际差距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及时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方向,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老师的教学可以更高效吗?学生怎样才能够学得更好呢?“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学习少;随意提问多,激发学习思维少;死记硬背多,方法指导少;关注优生多,重视后进学生少;重复作业多,针对效能作业少。其实最重要的是老师,明确‘教什么’,研究学生,明确‘要什么’。”赵云娣说,“质量监测听起来好像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其实最终受益的还是一线教师,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监测结果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记者 江滢
来源:凉山日报
编辑:攀西商界网新闻资讯中心佳佳
新闻爆料:0812-519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