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关注>>攀枝花:变“百里钢城”为“阳光花城”

攀枝花:变“百里钢城”为“阳光花城”

发布时间:2016/3/18 22:19:18 浏览:822
[摘要]攀枝花:变“百里钢城”为“阳光花城”

 信息来源:攀枝花旅游信息网 作者:新华网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周相吉 2016-03-18   2月下旬,姹紫嫣红的攀枝花已经在金沙江畔盛开。在西南川滇交汇处的崇山峻岭之中,四川省攀枝花市,一个在特殊年代为“备战”而生的“钢铁之城”,如今正在寻求华丽变身。

  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攀枝花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日趋收紧,社会矛盾不断增多,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

  攀枝花市发改委副主任罗启武表示,攀枝花城市发展的短板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资源型经济发展受到需求过剩、产能过剩。现在,全市工业化率已达70.3%,城镇化率已达64.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保持高基数上的快增长难度大。而攀枝花的主导两个行业都是下行行业,资源钒钛磁铁矿、煤矿,都是夕阳产业,面临产业升级的艰巨任务。

  短板也是机遇。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付建平说,“十三五”时期攀枝花弥补发展短板的思路可以归结为,抓好工业、阳光康养两个主战场,抓好攀西战略区、阳光康养试验区两个抓手。

  攀枝花市已经明确“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战略定位——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

  ——中国钒钛之都。以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国家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抓手,着力打造国际领先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建成四川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阳光花城。攀枝花的气候特征是“冬暖夏凉”。根据统计,全年日照时数可达27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是四川省唯一一个“无冬天”的城市。由于日照充足,攀枝花有着丰富的花果蔬菜资源,一年四季水果飘香,水果品种多达630多种。“攀枝花”水果商标于2009年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批准注册;全市蔬菜总面积18万亩,特色农产品获得欧洲市场“准入证”,是国家南菜北调基地。

  未来五年,攀枝花将以争创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为抓手,深入推进花城新区、幸福美丽新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筑牢区域教育文化卫生高地,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养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打造区域次级交通枢纽和省级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建成名副其实的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四川通往东南亚的发展高地。

  四川省着力建设攀西经济区、打造攀西城市群,为攀枝花提供了强力的政策支持。攀枝花市北全域纳入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钒钛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正积极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为攀枝花加快建设特色经济强市、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带来了有利契机、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攀枝花将加快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立足钒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着力打造钒钛微合金钢、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用钛及钛合金、高档专用钛白、钒电池等拳头产品,健康发展钒钛铸锻件、钒钛汽车零部件、钒钛新能源、钒钛粉末冶金等特色产业,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立足石墨资源优势,推进勘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石墨产业体系,努力抢占发展先机和制高点,打造中国西部石墨之都。

  加快建设攀枝花国家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深度参与成德绵协同创新,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形成一批创新科研成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园区加快发展、整体跨越,力争进入全国高新区先进行列。

  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健全线上线下销售体系,推动特色产业规划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促进一三产业互动、产村相融,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样板与典范。

  加快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抢抓国家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机遇,对接全省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抓住养生、养老、医疗、体育、旅游五大核心领域,引进推广先进理念和模式,培育适合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康养业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养生、养心、养老基地。打响“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品牌,建成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