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关注>>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转型”局面下,企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转型”局面下,企业家们应该如何提前布局

发布时间:2018/5/8 16:08:43 浏览:603
[摘要]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转型”局面下,企业家们应该如何提前布局

文|黄维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攻关指的是攻打关口,比喻努力突破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难点。简单言之,那就是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国家提得比较多,但“攻关期”应该还是首次提出。

1、为什么如此鲜明的提出攻关概念?

首先,在过去五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面对如此大的经济体量和增速,需要慢下来做一下修整。

其次,2016年中国人均GDP为8113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正是处于能否跨过中等国家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

根据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印德米尔特吉尔的说法,那就是步入中等收入水平的经济体,劳动力工资或者劳动力成本将逐步超过尚未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工资等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从而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难以同发展中国家竞争。

同时,技术创新不足,仍处于模仿学习阶段,又缺乏创新能力,从而技术方面难以同发达国家竞争。在此背景下,处于中等收入的国家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均缺乏竞争优势,从而容易出现经济低速增长的问题,社会经济停滞不前,人民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历史上很多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经济社会往往就会出现停滞,面临诸多挑战。但有几个国家成功跨过去了,比如德国、日本、美国,这些国家用创新技术驱动,实现产业转型,从低端制造业升级为高端制造业。

很明显,国家很清楚自己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阶段,是时候使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去攻克这个难关,所以把经济增速降下来,主动去选择这样一个阵痛过程。

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其实是进入一个调整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做的战略调整和改革措施,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

2、企业家如何提前布局

“转型”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那么,对我们企业家意味着什么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三点需要提前注意和布局:

一、银行资金面会持按照

目前的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去杠杆的大环境,人民币的流动性必然减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银行可贷款资金减少。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一直存在,现在会更加的艰难。

还记得2007年吗?中国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各项金融政策都是紧缩,希望淘汰那些落后的产能。结果金融海啸一来,国家实行4万亿量化宽松政策,给经济体注水,导致之前所有的努力白费了。

所以我相信,这次去杠杆的政策会持续比较长一段时间,国家将会更加坚定、长期地实行去杠杆政策。所以中小民营企业接下来资金链会持续比较紧张,需要时刻警惕企业的资金流断裂,不易盲目扩张。

二、企业必须谋求转型升级

资金面不宽松的情况下,对于落后产能和高效产能,银行会更倾向于贷款给高效产能的企业。因为资金短缺,再加上人工成本增加,国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落后产能企业要不就是关停,要不就是谋求转型升级,只有成为高效产能才能生存下去

国家通过去杠杆,减少行业泡沫,达到去产能的目的,同时强迫整个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像德国、日本、美国一样,用创新技术驱动,实现产业转型,从低端制造业升级为高端制造业

所以,留给中小企业的时间不多了,不要指望国家当救世主救你,需要抓紧时间进行转型升级自救。

三、国家会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直接融资

报告提出的“补短板”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希望持续创新、提高效率,希望资金投入到新经济模式、效率高的地方。

但是站在银行的角度,会更偏向于贷款给旧经济模式,为什么?

因为旧经济模式往往资产比较重,有实物的抵押,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而新经济模式,大部分缺少实物资产,比较难从银行体系获得贷款,想要获得资金支持发展,就只有股权融资了。

所以,国家支持新经济模式,一定会大力鼓励发展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民间金融。经过2016、2017年的大力监管,2018年,相信国家对新三板市场、对A股市场、对民间金融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

中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管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会面临重新洗牌,能生存下来的企业,只会是高效的、创新的企业。

各位企业家们,准备撸起袖子开干了!

编辑:攀西商界网新闻资讯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