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西商界网(李勃)记得李学海从国有企业刚脱离出来,投身商海,可成了当时全木材水运局的爆炸性新闻,立刻传遍大江上下。很多人也包括我在内都不理解,说这小李是怎么搞的,不想端“铁饭碗”啦?要自立门户?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这次我有幸前来他公司做事,能目睹他亲手组建的行远牧业公司发展的现状和与他交谈看他思维的活跃,过人的胆识和处事的能力,让你不得佩服他是一个超于常人敢想敢为的血性汉子,立刻心生对他多了几分崇敬。
其实,我对李学海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就认识了,那时我们同在一个单位--华弹木材管理处工作。在我从盐源金河水运处调去时,他已在那个单位作统计员了。看他那样年轻,头脑反映敏捷,办事有始有终,又有高中学历,是当时年轻人当中大家公认的佼佼者。后来只因为其它事,便主动调去了另一个单位。不久我也调离该处。事后听说他去了成都读书深造,在学习结束后又调换了个地方,至到90年代末我一次从宜宾去攀枝花出差,才见他在金江的大沙坝开办起养鸡场和饲料加工业务,生意很红火。在事隔两年多,当我们再次去攀枝花时,他的作业点已搬迁去了仁和区沙沟,此时的产业已做大了,安装了机器,雇请了帮工。在他得知我们的到来,又恰遇冬至节,还特邀请到此共享了一顿丰盛的羊肉大餐。退休后,因我一直在外打工,很少与他取得联系,更不知道他的发展近况。
当他的一个电话打来,我便风尘仆仆赶到,站在他公司团山循环经济示范区面前时,我简直惊呆了!

你看那占地700多亩的场地,如星罗棋布的养鸡场、养牛场、养猪场、饲料加工厂、肉食品生产车间、办公大楼、员工宿舍和食堂在丛林中巍峨耸立;绿荫掩蔽四通八达的混凝土路面与各处紧紧相连;芒果园、蔬菜地、行道树、风景点、三角梅、牧草、一行行、一片片,千姿百态,翠绿成荫,空气清新,芳香碰鼻;几个偌大的蓄水池宛如镶嵌在山坳上的几面镜子,波光闪闪。站在远处望去不由直叹,真不愧为人工造的天然园林式生产作业区。

特别是新建的由清华大学设计的公司大门更蕴含“行远”的寓意。只要一跨进大门,你就会看到以植被的绿毯作背景,由红金蓉培育的“行远牧业”几个硕大的字更引人注目,雄奇壮观。

据李总介绍仅此已先后投资近一个亿。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一条龙”的生产作业线,设备和技术都很先进。是攀西地区目前最大的产蛋鸡、良种牛(从德国、英格兰等引进繁殖的西门塔尔牛)和黑毛土猪、生态猪的种养殖和肉食品加工基地。其设计生产能力,他很保守地告诉我:年种植芒果、蔬菜、牧草360亩,养殖肉鸡30万只、产蛋鸡22万只;年产鲜鸡蛋3600吨,优良种牛470头;年出栏良种犊牛320头,架子牛育肥出栏2000头、生猪4000头;年屠宰牛4000头、家禽100万只、加工肉食品2000吨,生产生物有机肥料10000吨。

目前,其产品主要销往攀枝花市和周边地区及市内的沃尓马、北京华联、旺客隆等一大批超市、商场和对机关、学校、厂矿、幼儿园等单位食堂供货,还和攀钢生活服务公司实行联营促销。年实现销售收入可达8000万元以上。
是的,李学海成功了。

他的成功,说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对当时国家政策的理解和判断也是正确的,又把握住了时机。当然更可贵的是他有种锲而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大家想当时他在没有资金没有任何人脉关系的情况下,又在一个陌生地方白手起家打天下,可想而知困难有多少?什么经济的、技术的、卫生的、防疫的、生物的等等涉及多个领域多方面的问题,他都得一一面对,而且要一个一个妥善地解决,决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因此脑子里从来没有空闲过,有很多时候为把一个问题弄清楚,一夜一夜竟是在电脑桌上度过的,查资料找依据作论证,有的需要反复几次才能完成。他的办事风格是从不盲目、从不马虎行事。通过努力当一系列产品特别是打造的品牌产品生产出来了,又要组织力量去开拓市场、建立专卖店,寻找客户群、团购进行推销;当公司有了利润还清贷款又要扩大再生产。他创业的“三步曲”第一步从大沙坝迈出、第二步在沙沟有了发展、第三步建立了团山这块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更大了。真是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次震撼。

他承认创业艰难,但要守住业,使产业不断发展就更难了。大家知道市场情况瞬夕万变,商场如战场。特别是像这个种养殖行业周期长、货期短,担当的风险更大。这几年禽流感流行、各种疾病传染接踵而来,市场销路不畅损失是小事,可稍不注意或哪个环节工作不到家就会酿成大祸,顷刻使公司破产。
这些年来可以说他是从刀刃上走过来的。虽然事业上有所成就,但是他最辛苦最受磨练的十多年,也是他的思想、文化、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从边缘化逐步走向人们视野中心的十多年。“只要能为民众作点有益的事,体现人生的价值足也,吃再大的苦受再大的累值得。”这是他发至肺腑之言。

他办企业最突出一点就是能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因为他是农家长大的孩子,最能体察民情。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他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模式为经营纽带,帮助举办枝术培训班,为农户、专业户提供咨询和欢迎到公司参观学习,派技术员上门指导服务,为其提供种牛、种猪等,引导农户做好养殖生产的“中间环节”,并加强了联系。还专程去盐边、米易等县农村作了实地考察,与当地村社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
几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已带动农民5000 户增收约达4000多万元,还常年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企业下岗职工100多人再就业,保证了他们的基本收入,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压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较好地发挥了这个被省政府授予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

同时,李学海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儒商,具有硕士学位和被省评为第六届创业之星的他,与别的老总不同之处,就是做什么都讲究文化品位。他对公司的定名为“行远”和司徽的设计、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包括商标、包装物品图案及文字等一系列文化元素的拟定构成的企业文化都很有内涵和特点,含“金”量比较重。

之所以取名“行远”牧业公司,是来自一个成语。又从“正品行,以致远”两句中选出最后一个字组成。以示在整个经营活动中通过正能量去发展公司,其发展的道路要走得很远和更宽阔。

而我这次来的任务,是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帮助他公司撰写企业文化中管理文化这一部分内容。即制定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单位与个人的工作职责与岗位职责,从企业管理层面上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力争实现一大提升。迄今已顺利完成,还草拟出《公司员工手册》一册,共计17万字,待审订后颁发在全公司执行。
追溯李总走过的成功之路,不能不说他母亲不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母亲原本是一个精明勤劳泼辣的农村妇女。做事干净利索有加,在家乡就是有口皆碑的女强人。父亲在企业因工去世时,他几兄妹还小,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抚养成人的,还念完了书。在他到企业补员后母亲始终放心不下,经常来单位看他,送来好吃的好穿的。在他调至攀枝花贮木场工作后,母亲忍心丢掉家里的一切干脆随厂同他一起生活。那时母亲正当年,能说能跑能做,又大概是生来就有做生意的天资,在一开始做水果蔬菜生意就旗开得胜赚了钱,有时一天赚的钱就超过了他当时一月工资的两三倍。他惊愕了!一月半年后,善于思考的他能不动心吗?
又过了几个月,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彻底摆脱企业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从中转身出来自己独立干。当他把这个想法在向家人征求意见时,没想到的是母亲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并将她做生意所赚的钱全部拿出来......他就是这样走上了这条“不归之路”的。当一提到他今天的事业或公司时,李总无不对他母亲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尊敬的李总,我祝贺你的成功!但愿你公司这艘方舟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扬帆万里,奋勇直前,去努力托起生态这片蓝天,更加硕果累累!喜事多多!
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攀西商界网新闻资讯中心
攀西商界网(李勃)记得李学海从国有企业刚脱离出来,投身商海,可成了当时全木材水运局的爆炸性新闻,立刻传遍大江上下。很多人也包括我在内都不理解,说这小李是怎么搞的,不想端“铁饭碗”啦?要自立门户?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这次我有幸前来他公司做事,能目睹他亲手组建的行远牧业公司发展的现状和与他交谈看他思维的活跃,过人的胆识和处事的能力,让你不得佩服他是一个超于常人敢想敢为的血性汉子,立刻心生对他多了几分崇敬。
其实,我对李学海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就认识了,那时我们同在一个单位--华弹木材管理处工作。在我从盐源金河水运处调去时,他已在那个单位作统计员了。看他那样年轻,头脑反映敏捷,办事有始有终,又有高中学历,是当时年轻人当中大家公认的佼佼者。后来只因为其它事,便主动调去了另一个单位。不久我也调离该处。事后听说他去了成都读书深造,在学习结束后又调换了个地方,至到90年代末我一次从宜宾去攀枝花出差,才见他在金江的大沙坝开办起养鸡场和饲料加工业务,生意很红火。在事隔两年多,当我们再次去攀枝花时,他的作业点已搬迁去了仁和区沙沟,此时的产业已做大了,安装了机器,雇请了帮工。在他得知我们的到来,又恰遇冬至节,还特邀请到此共享了一顿丰盛的羊肉大餐。退休后,因我一直在外打工,很少与他取得联系,更不知道他的发展近况。
当他的一个电话打来,我便风尘仆仆赶到,站在他公司团山循环经济示范区面前时,我简直惊呆了!
你看那占地700多亩的场地,如星罗棋布的养鸡场、养牛场、养猪场、饲料加工厂、肉食品生产车间、办公大楼、员工宿舍和食堂在丛林中巍峨耸立;绿荫掩蔽四通八达的混凝土路面与各处紧紧相连;芒果园、蔬菜地、行道树、风景点、三角梅、牧草、一行行、一片片,千姿百态,翠绿成荫,空气清新,芳香碰鼻;几个偌大的蓄水池宛如镶嵌在山坳上的几面镜子,波光闪闪。站在远处望去不由直叹,真不愧为人工造的天然园林式生产作业区。
特别是新建的由清华大学设计的公司大门更蕴含“行远”的寓意。只要一跨进大门,你就会看到以植被的绿毯作背景,由红金蓉培育的“行远牧业”几个硕大的字更引人注目,雄奇壮观。
据李总介绍仅此已先后投资近一个亿。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一条龙”的生产作业线,设备和技术都很先进。是攀西地区目前最大的产蛋鸡、良种牛(从德国、英格兰等引进繁殖的西门塔尔牛)和黑毛土猪、生态猪的种养殖和肉食品加工基地。其设计生产能力,他很保守地告诉我:年种植芒果、蔬菜、牧草360亩,养殖肉鸡30万只、产蛋鸡22万只;年产鲜鸡蛋3600吨,优良种牛470头;年出栏良种犊牛320头,架子牛育肥出栏2000头、生猪4000头;年屠宰牛4000头、家禽100万只、加工肉食品2000吨,生产生物有机肥料10000吨。
目前,其产品主要销往攀枝花市和周边地区及市内的沃尓马、北京华联、旺客隆等一大批超市、商场和对机关、学校、厂矿、幼儿园等单位食堂供货,还和攀钢生活服务公司实行联营促销。年实现销售收入可达8000万元以上。
是的,李学海成功了。
他的成功,说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对当时国家政策的理解和判断也是正确的,又把握住了时机。当然更可贵的是他有种锲而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大家想当时他在没有资金没有任何人脉关系的情况下,又在一个陌生地方白手起家打天下,可想而知困难有多少?什么经济的、技术的、卫生的、防疫的、生物的等等涉及多个领域多方面的问题,他都得一一面对,而且要一个一个妥善地解决,决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因此脑子里从来没有空闲过,有很多时候为把一个问题弄清楚,一夜一夜竟是在电脑桌上度过的,查资料找依据作论证,有的需要反复几次才能完成。他的办事风格是从不盲目、从不马虎行事。通过努力当一系列产品特别是打造的品牌产品生产出来了,又要组织力量去开拓市场、建立专卖店,寻找客户群、团购进行推销;当公司有了利润还清贷款又要扩大再生产。他创业的“三步曲”第一步从大沙坝迈出、第二步在沙沟有了发展、第三步建立了团山这块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更大了。真是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次震撼。
他承认创业艰难,但要守住业,使产业不断发展就更难了。大家知道市场情况瞬夕万变,商场如战场。特别是像这个种养殖行业周期长、货期短,担当的风险更大。这几年禽流感流行、各种疾病传染接踵而来,市场销路不畅损失是小事,可稍不注意或哪个环节工作不到家就会酿成大祸,顷刻使公司破产。
这些年来可以说他是从刀刃上走过来的。虽然事业上有所成就,但是他最辛苦最受磨练的十多年,也是他的思想、文化、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从边缘化逐步走向人们视野中心的十多年。“只要能为民众作点有益的事,体现人生的价值足也,吃再大的苦受再大的累值得。”这是他发至肺腑之言。
他办企业最突出一点就是能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因为他是农家长大的孩子,最能体察民情。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他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模式为经营纽带,帮助举办枝术培训班,为农户、专业户提供咨询和欢迎到公司参观学习,派技术员上门指导服务,为其提供种牛、种猪等,引导农户做好养殖生产的“中间环节”,并加强了联系。还专程去盐边、米易等县农村作了实地考察,与当地村社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
几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已带动农民5000 户增收约达4000多万元,还常年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企业下岗职工100多人再就业,保证了他们的基本收入,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压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较好地发挥了这个被省政府授予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
同时,李学海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儒商,具有硕士学位和被省评为第六届创业之星的他,与别的老总不同之处,就是做什么都讲究文化品位。他对公司的定名为“行远”和司徽的设计、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包括商标、包装物品图案及文字等一系列文化元素的拟定构成的企业文化都很有内涵和特点,含“金”量比较重。
之所以取名“行远”牧业公司,是来自一个成语。又从“正品行,以致远”两句中选出最后一个字组成。以示在整个经营活动中通过正能量去发展公司,其发展的道路要走得很远和更宽阔。
而我这次来的任务,是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帮助他公司撰写企业文化中管理文化这一部分内容。即制定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单位与个人的工作职责与岗位职责,从企业管理层面上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力争实现一大提升。迄今已顺利完成,还草拟出《公司员工手册》一册,共计17万字,待审订后颁发在全公司执行。
追溯李总走过的成功之路,不能不说他母亲不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母亲原本是一个精明勤劳泼辣的农村妇女。做事干净利索有加,在家乡就是有口皆碑的女强人。父亲在企业因工去世时,他几兄妹还小,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抚养成人的,还念完了书。在他到企业补员后母亲始终放心不下,经常来单位看他,送来好吃的好穿的。在他调至攀枝花贮木场工作后,母亲忍心丢掉家里的一切干脆随厂同他一起生活。那时母亲正当年,能说能跑能做,又大概是生来就有做生意的天资,在一开始做水果蔬菜生意就旗开得胜赚了钱,有时一天赚的钱就超过了他当时一月工资的两三倍。他惊愕了!一月半年后,善于思考的他能不动心吗?
又过了几个月,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彻底摆脱企业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从中转身出来自己独立干。当他把这个想法在向家人征求意见时,没想到的是母亲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并将她做生意所赚的钱全部拿出来......他就是这样走上了这条“不归之路”的。当一提到他今天的事业或公司时,李总无不对他母亲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尊敬的李总,我祝贺你的成功!但愿你公司这艘方舟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扬帆万里,奋勇直前,去努力托起生态这片蓝天,更加硕果累累!喜事多多!
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攀西商界网新闻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