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凉山新闻网2016-03-28 14:49:00 金阳县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全县水利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十二五”是全县水利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水利投资规模最大、发展目标实现最好、惠及民生范围最广、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以水惠民生,安全饮水工程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自安装了自来水后,洗衣煮饭、喂猪喂羊、冲洗院坝,啥都方便了,喝在口中,更是甜在心头呢!”说起安全饮水,该县丙底乡木尼古尔村的群众都说人畜饮水项目实施后,让全村百余户农户告别了妇女背水、用盆盆罐罐接屋檐水喂牲畜的历史,群众喂养的家畜家禽成活率也高了,群众的收入在逐渐提高。
据了解,一直以来,该县把改善民生与安全饮水工程结合起来,始终坚持饮用含氟、含铀、苦咸水的农户优先,高山村严重缺水的农户优先,场镇饮水特别困难的地方优先。在工程的规划和实施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在工程实施点上,采取池、窖等多种模式,集中力量梯级推进。在项目组织实施上,集中领导力量和技术力量,逐村逐片销号。在水源选择上,先地表水,后地下水,既注重水量又保证水质。在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上,严格把好建设项目选定、优化施工环境、建设项目效益、项目质量、工程检查、工程验收和资金管理“七大关”,确保安全饮水工程开工一处、完成一处、受益一处。
“十二五”期间,该县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投入5867.33万元新建供水工程207处,解决12.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饮水安全工程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后,为受益的农村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饮用水,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广大受益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减少了水致疾病、地方病的发病率,提高了群众健康水平。同时,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特别减少了因争水引起的民事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
以水促发展,水利设施建设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该县紧紧抓住国家扶贫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把水资源管理、水电开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灌溉、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重点加快骨干水利工程、重点水库渠系配套、农业灌溉、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增强农业抵御水、旱自然灾害的能力。实施渠系和农业节水灌溉,实施东风大堰整治、修建渠道。加大牧区水利建设,全县新增饲草饲料地灌溉面积3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10万亩。
大力推进江河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东风大堰、病险水库等维修整治与改造工程,断水6年的向岭大堰实现通水,断水10年投资3500万元的东风大堰三面防渗工程正加快建设,完成红旗水库除险加固。
加快境内水能资源开发。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强金阳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扩大招商引资,着力实施境内威史洛依达河、尼洛依达河、热水河、甲依河等小水电开发建设,形成以110千伏变电站和35千伏变电站为骨架,10千伏线路为网络的安全、可靠、遍布全县的电力网络,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解决全县无电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以水保生态,水土保持工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过去,由于缺水,我们这儿的农民种啥啥不好,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村,自从政府给我们实施水系配套坡改梯、建设了这个优质脐橙示范基地后,一亩地至少收入万元以上,生态环境也更好了。”对坪镇九道拐村村书记邓远龙说,突出民生水保实施千亩优质脐橙示范基地,真正让老百姓受到了实惠。
据了解,该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对金沙江沿岸进行了重点治理,先后实施了“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项目”、“中小河流防治治理”等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该县将水土保持工作与“三带”农业综合开发、与林业“两大工程建设、“五大经济”工作重点有机结合起来,将退耕还林、天保工程、沼气池建设、种草养畜等部分扶贫开发项目安排在治理小流域,集中连片治理,并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用很多“土”办法治理水土流失,使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该县重点加强河流、水库等水源区自然植被保护,建设完备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体系。在全县严重缺水的乡镇新建一批塘堰,蓄水池、排灌渠道等,解决一些旱片死角和缺水区域的自蓄自用水问题,减缓地表径流和防止水土流失,共治理水土流失78.5平方公里,建蓄水池11371口、沉沙函(池)5629口,修沟渠2274.06千米。
以水兴农,“十三五”水利宏伟蓝图更加鼓舞人心
“十三五”期间,金阳将加快推进全县贫困地区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已建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防洪、农村水电、“五小水利”、山洪沟治理、水土保持等8大类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夯实水利基础,全力破解“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难题。
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饮水通村入户工程,采取“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以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通过村造册、户建卡的模式,精准到户,实现持续可靠安全饮水。计划投资5.7亿元在32个乡镇98个自然村,新建288处集中供水站,解决71000人饮水安全。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村水利。对已建成灌区进行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整治修建渠道126.63公里;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整治,整治修建渠道150公里,新建渠道5.5公里;新增饲草饲料地灌溉面积3万亩,增加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加快实施东风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在水源缺乏地区新建微型水窖2310口。
防洪减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应急水源及小型水库建设、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水电改造等工程,实施金阳河、尼洛依达河2条河流治理,新建防洪堤22.2公里,对淤积严重的河道进行疏浚,疏浚河道11公里,治理山洪沟5条,扩大行洪能力,保障河流两岸村庄及农田安全。
抓好水土保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增加植被,拦蓄泥沙,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在尔觉西乡水源地设置围网7公里,种植防护林3平方公里,封禁治理10平方公里,种草4.8平方公里。力争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5平方公里,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记者 白里呷
来源: 凉山新闻网2016-03-28 14:49:00 金阳县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全县水利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十二五”是全县水利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水利投资规模最大、发展目标实现最好、惠及民生范围最广、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以水惠民生,安全饮水工程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自安装了自来水后,洗衣煮饭、喂猪喂羊、冲洗院坝,啥都方便了,喝在口中,更是甜在心头呢!”说起安全饮水,该县丙底乡木尼古尔村的群众都说人畜饮水项目实施后,让全村百余户农户告别了妇女背水、用盆盆罐罐接屋檐水喂牲畜的历史,群众喂养的家畜家禽成活率也高了,群众的收入在逐渐提高。
据了解,一直以来,该县把改善民生与安全饮水工程结合起来,始终坚持饮用含氟、含铀、苦咸水的农户优先,高山村严重缺水的农户优先,场镇饮水特别困难的地方优先。在工程的规划和实施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在工程实施点上,采取池、窖等多种模式,集中力量梯级推进。在项目组织实施上,集中领导力量和技术力量,逐村逐片销号。在水源选择上,先地表水,后地下水,既注重水量又保证水质。在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上,严格把好建设项目选定、优化施工环境、建设项目效益、项目质量、工程检查、工程验收和资金管理“七大关”,确保安全饮水工程开工一处、完成一处、受益一处。
“十二五”期间,该县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投入5867.33万元新建供水工程207处,解决12.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饮水安全工程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后,为受益的农村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饮用水,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广大受益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减少了水致疾病、地方病的发病率,提高了群众健康水平。同时,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特别减少了因争水引起的民事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
以水促发展,水利设施建设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该县紧紧抓住国家扶贫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把水资源管理、水电开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灌溉、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重点加快骨干水利工程、重点水库渠系配套、农业灌溉、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增强农业抵御水、旱自然灾害的能力。实施渠系和农业节水灌溉,实施东风大堰整治、修建渠道。加大牧区水利建设,全县新增饲草饲料地灌溉面积3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10万亩。
大力推进江河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东风大堰、病险水库等维修整治与改造工程,断水6年的向岭大堰实现通水,断水10年投资3500万元的东风大堰三面防渗工程正加快建设,完成红旗水库除险加固。
加快境内水能资源开发。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强金阳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扩大招商引资,着力实施境内威史洛依达河、尼洛依达河、热水河、甲依河等小水电开发建设,形成以110千伏变电站和35千伏变电站为骨架,10千伏线路为网络的安全、可靠、遍布全县的电力网络,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解决全县无电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以水保生态,水土保持工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过去,由于缺水,我们这儿的农民种啥啥不好,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村,自从政府给我们实施水系配套坡改梯、建设了这个优质脐橙示范基地后,一亩地至少收入万元以上,生态环境也更好了。”对坪镇九道拐村村书记邓远龙说,突出民生水保实施千亩优质脐橙示范基地,真正让老百姓受到了实惠。
据了解,该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对金沙江沿岸进行了重点治理,先后实施了“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项目”、“中小河流防治治理”等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该县将水土保持工作与“三带”农业综合开发、与林业“两大工程建设、“五大经济”工作重点有机结合起来,将退耕还林、天保工程、沼气池建设、种草养畜等部分扶贫开发项目安排在治理小流域,集中连片治理,并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用很多“土”办法治理水土流失,使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该县重点加强河流、水库等水源区自然植被保护,建设完备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体系。在全县严重缺水的乡镇新建一批塘堰,蓄水池、排灌渠道等,解决一些旱片死角和缺水区域的自蓄自用水问题,减缓地表径流和防止水土流失,共治理水土流失78.5平方公里,建蓄水池11371口、沉沙函(池)5629口,修沟渠2274.06千米。
以水兴农,“十三五”水利宏伟蓝图更加鼓舞人心
“十三五”期间,金阳将加快推进全县贫困地区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已建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防洪、农村水电、“五小水利”、山洪沟治理、水土保持等8大类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夯实水利基础,全力破解“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难题。
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饮水通村入户工程,采取“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以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通过村造册、户建卡的模式,精准到户,实现持续可靠安全饮水。计划投资5.7亿元在32个乡镇98个自然村,新建288处集中供水站,解决71000人饮水安全。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村水利。对已建成灌区进行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整治修建渠道126.63公里;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整治,整治修建渠道150公里,新建渠道5.5公里;新增饲草饲料地灌溉面积3万亩,增加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加快实施东风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在水源缺乏地区新建微型水窖2310口。
防洪减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抗旱应急水源及小型水库建设、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水电改造等工程,实施金阳河、尼洛依达河2条河流治理,新建防洪堤22.2公里,对淤积严重的河道进行疏浚,疏浚河道11公里,治理山洪沟5条,扩大行洪能力,保障河流两岸村庄及农田安全。
抓好水土保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增加植被,拦蓄泥沙,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在尔觉西乡水源地设置围网7公里,种植防护林3平方公里,封禁治理10平方公里,种草4.8平方公里。力争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5平方公里,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记者 白里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