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枝花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十二五和2015年旅游工作总结暨十三五
发展思路措施和2016年主要工作
一、“十二五”旅游工作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紧紧围绕创建中国阳光旅游城市和中国康养产业发展实验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节庆活动为带动、以打造精品为核心,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多措并举,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经济的迅猛增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品牌形象渐行渐响,特别是在前最近举办的第六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上,攀枝花作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精品环线上重要通道、节点城市和自驾游集结地城市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
十二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由2011的755.43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383.62 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22.35 %;旅游总收入由2011年的50.5 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50.02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43.74%,到2014年,攀枝花市旅游业对GDP贡献率为17.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24.1%。全面完成了“十二五”旅游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
(一)创新发展阳光康养旅游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培育。2011年,明确提出将“中国阳光花城”作为攀枝花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2012年,依托自身的阳光气候等“六度”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庞大的阳光、休闲、运动、养身、养老消费市场,创造性的提出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 2014年12月,在攀举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达成共识,议定每3年在攀枝花和秦皇岛两市分别选择“一冬一夏”时节,轮流举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攀枝花创建康养产业发展实验区,推动中国康养产业发展。
(二)政府主导强势有力
一是强化了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攀枝花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议事协调、目标管理、督办问责、绩效考评制度,加大了组织领导、综合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和目标督办的力度。二是强化了政策保障。相继出台了《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实施意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的意见》、《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中共攀枝花市委、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三是强化了资金保障。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按每年20%的增幅增长,五年来共投入政府专项资金981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旅游市场的拓展、旅游发展规划的完善,推进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旅游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的吸引力。
(三)始终坚持规划先行
着眼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走“旅游+”发展之路,融合养老、养生、医疗卫生、康体运动、休闲度假等业态,统筹城市建设、生态农业、文化创意、房地产、金融保险等领域,先后编制了《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创建(中国)阳光康养试验区发展规划》等多个规划,从战略定位、发展模式、空间布局、产业体系构建等方面,引领康养旅游产业快速、有序发展。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坚持招大引强、沿链引进、集群发展,实现大旅游、大招商、大服务。坚持项目包装、优选项目、优化环境、多措并举,积极开展上门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邀请考察招商等。2011—2014年,全攀枝花市旅游招商引资累计完成项目签约项目 78个,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十亿元以上项目10个,签约总金额达到493.965亿元以上。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各年度目标任务。
(五)全力推动旅游项目建设
市委、市政府把重大康养旅游项目建设纳入全市的“急难险重”任务目标进行考核,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套专门班子、一个奖惩制度的推进机制,形成了完整的项目建设管理服务链条,确保了康养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全市已完成省运动技术学校一期工程、红山国际一期工程、仁和滨河公园、米易鱼米阳光一期工程、阿署达花香果园一期工程、沿江景观带步行道工程等14个康养旅游项目,投资130亿元的阿署达花舞人间国际康养产业城、投资80亿元的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等八大旅游项目群加速推进。
(六)突出抓好旅游新村
2012年,启动了16个旅游新村建设工作,2013年底,16个旅游新村的农房建设已全部完成,共计新建、改建农民住房1168户,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12.7亿元,新增康养旅游床位1万余张。目前,16个旅游新村的房屋、道路全部建成,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景区引导标识等配套服务设施已基本完善,初步实现了“房屋建设标准化、庭院优美化、道路标美化、产业特色化、公共服务城镇化”等五化标准,已有约820户、6000张床位具备接待能力,新村旅游从业人数达5000余人,纳入统计的9家A级旅游新村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新村旅游成为我市旅游总收入的亮点和增长点,初步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与旅游新村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七)加快发展休闲运动产业
攀枝花地处亚高原,属南亚热带北温带多种气候类型,冬季阳光充沛,是全国罕见的可以将冬训和亚高原训练合二为一的地区。为此,充分开发利用冬季阳光资源和地理条件优势,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一是打造高水平竞训基地。已建成米易国家级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训基地、仁和国家级射击射箭竞训基地、盐边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竞训基地、西区四川省飞碟竞训基地等四大冬季竞训基地,平均每年吸引20余支国家、省、市和外籍运动队来攀竞赛、训练。二是改善休闲健身场所。新增了沿江(河)景观步道、奥林匹克运动中心、户外健身营地等系列休闲健身场所。三是组织开展户外运动。重点开展“元旦越野赛”“全民健身日”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东区登山节、西区水上运动、米易县龙舟赛等“一区(县)一品”健身活动各具特色,积极打造“甘阿凉攀雅户外运动产业带”,山地自行车、登山、露营等户外运动丰富多彩。
(八)积极发展冬季阳光康养度假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年外地老年人来攀过冬康养度假总人数6万人(次),其中11月底至2015年3月底,接待外地老年人来攀过冬康养度假总人数突破5万人(次)。很多交通便利、住宿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度假酒店、乡村酒店、旅游新村、农家乐早在上年11月前就预订满员。春节期间,因康养老人大多未返乡过节,还吸引了一大批康养老人的子女、亲属来攀与康养老人一同过节、度假。冬季阳光康养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九)努力筹办好各类重大节庆活动
以各类重大节庆活动为载体,拉动旅游经济发展,增强影响力。先后多次举办了攀枝花欢乐阳光节及系列活动、迷昜灯会、格萨拉索玛花节、金芒果节、石榴节、迎春庙会等重大活动。2013年举办了四川省百镇建设暨重点旅游项目推进工作现场会,2014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2015年又举办了第六节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重大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招徕了人气,带动了旅游经济发展,极大提升了“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十)不断提高旅游品质
一是旅游设施不断健全。已建成国家2A级以上景区18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各1个,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各1个,国家级竞训基地2个。全市现有星级宾馆18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34家,接待床位近3万张,国内国际旅行社30家,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20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2万余人。二是旅游商品长足发展。我市依托资源,积极开发旅游商品。苴却砚、国胜茶、钒钛旅游纪念品、攀西阳光葡萄酒以及特色水果、土特产品享有盛名。全年攀枝花的优质芒果、石榴等特色水果均可通过快递物流销往省内和全国各地,增加了旅游收入。三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初见成效。按照一年建设、两年完善、五年运维的工作思路,2015年攀枝花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投资271.16万元,已完成主要的硬件建设,建设了应急平台中心机房、改造了旅游应急指挥大厅、铺设了基础100公里网络光纤、对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和提升,三大基本功能(智慧管理体系、智慧旅游体验、智慧营销体系)初步实现。四是旅游厕所建设如期推进。全年计划总投资281万元,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21个(其中AAA3个、AA10个、A8个),目前已竣工6个,其余在11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五是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制订完善了旅游接待应急预案,加大对涉旅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2014年以来,共开展专项整治10次、检查15次,成功应对了国庆、春节黄金周游客“井喷”式增长。多年来,全市未发生涉旅行政责任事故。
二、2015年工作总结
(一)特点亮点
1、旅游经济总体向好
1—9月,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34.62亿元,同比增长35.68%,旅游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旅游市场发展健康有序。一季度受“春节黄金周”假日经济的拉动,旅游市场较为火爆;二季度受高温天气影响,旅游市场进入淡季;三季度,随着暑期游的到来,以及丰富多样的特色水果等大量上市,旅游市场逐步回暖。总体上看,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2015年1—3季度我市旅游经济增幅较去年有所下降,旅游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压力逐步加大,但旅游经济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不变。
2、假日旅游需求旺
前三季度,我市假日旅游市场兴旺。春节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07.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1亿元,与去年“春节黄金周”相比,分别增长22.78%和47.11%。“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4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9.8 %和37.7%。“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期间,全市大众餐饮火爆,非星级酒店入住率较高,传统景区和农家乐游客众多,我市假日旅游经济特征明显,假日旅游已成为拉动我市旅游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3、乡村游受游客青睐
随着我市首批旅游新村的建成,垂钓、徒步、自行车、乡村特色采摘等短途近郊游持续火热,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的首选。“春节黄金周”期间,市内乡村旅游继续红火,各旅游新村、农家乐大多游客爆满,花海庄上旅游新村单日最大客流突破4000人次,七天累计接待超过1.5万人次。前三季度,已评为A级景区的10个旅游新村(阿署达、班庄、立新、海塔、独树、红格村、片那立、板桥村、芭蕉箐村、混撒拉村)接待游客180.82万人次,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4、节庆活动支撑明显
前三季度,我市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春节黄金周”期间,玉佛寺、宝灵寺、西佛寺新春法会、烧香礼佛游客达数万人,阿署达特色街广场新年游新村活动游人如织,米易灯会游客超过去年;仁和冰雪奇缘接待游客5.6万人次,米易郁金香花展接待游客约4.3万人次,西区庄上迎春花卉展接待游客1.5万人次,鑫岛欢乐世界接待游客1.19万人次。5月1日,最美中国米易篇演唱会在米易体育场盛大举行,共有1.2万人参与,门票收入达600万元;同日,盐边县惠民乡首届“笮海明珠”西瓜节拉开帷幕,田间摘瓜、评选瓜王、吃西瓜大赛、西瓜雕画欣赏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此外,索玛花节、樱桃节、三花节等系列欢乐阳光节活动的举办,极大地吸引了本地和外地游客,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大幅增长。
5、新建景区(点)带动增长。以阿署达、鑫岛欢乐世界、苏铁福镇为代表的新景区(点),成为旅游的新亮点。阿署达于2014年11月底完成一期工程建设,随着欢乐阳光节开幕式的成功举办,阿署达已成为新的景区(点)。鑫岛欢乐世界于2014年12月底开园营业,今年前三季度,共接待游客14.7万人次。苏铁福镇以打造攀西最大的水上世界为目标,于2015年6月下旬开始试营业,因交通区位便利,设备设施齐全,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体验,天气炎热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达1500多人次。旅游新景区(点)带动效应明显。
6、自驾游客持续增长
在游客更加关注旅游个性化的今天,自驾游与自助游已成为游客短程旅游的主要方式,而我市作为旅游交通要道节点城市,加之富有特色的地方美食,更是吸引了不少过境游客,据高速公路监控中心统计,春节七天,入攀七座以下非客运车辆达13.26万辆,同比增长11.24%。端午小长假期间,入攀七座以下非客运车辆2.32万台,同比增长77%。我市作为过境游客短暂停留节点城市的趋势愈发明显。
7、旅游购物有所增长
近年来,随着阳光康养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我市旅游商品开发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前三季度,正值我市特色水果、蔬菜大量上市之时,果农、菜农在县内各大景区(点)边、公路旁卖果、销菜,热闹非凡。品种繁多的芒果、当季的石榴、独具特色的盐边特产,大量的特色水果通过快递物流销往省内和全国各地,加之享誉天下的苴却砚、钒钛旅游纪念品,大大刺激了游客的购物欲望,提升了旅游收入。
(二)主要工作措施
2015年前三季度,市旅游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自博会筹备为重点,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强力开展宣传促销,较好推动了全市旅游工作开展。
1、做好自博会筹备工作
编制了《第六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会活动总体策划方案》和《执行方案》,参与编制了《第六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宣传营销工作方案》,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分类策划优选安排了考察线路及旅游产品体验活动。加强与省旅游局的汇报、沟通,统筹协调各项筹备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周报周会制度,报送、发布相关信息。全局上下同心协力,加班加点,确保了自博会如期成功举办。
2、按计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以自博会举办为中心,联动相关部门,做好“新建、续建、完工”三个一批旅游项目的分类推进。加强协调服务,切实帮助业主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了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苴却砚博物馆、大河中学体育中心、大河中学礼堂、红山国际康养社区、金沙江中心区段沿江景观带、西佛山景区、大河沿线景观等等重大旅游项目群建设。
3、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以自博会为契机,积极进行项目储备,主动开展项目对接及专题小分队招商活动。先后以市领导带队与中铁物资公司、昆吾九鼎投资管理、中建材集团、中国万景集团、中国港中旅集团、深圳航空等公司开展专题对接。市旅游局与视觉(中国)、美林集团、东方园林文旅产业集团、首汽集团、雄风集团等企业进行了直接对接。香港瑞凯集团、四川新国旅旅行社、央视传媒等招商目标企业也先后赴攀考察。相关市县(区)领导也分别带队赴外地就目标企业进行小分队招商。以北京同创九鼎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与我市成功签订地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批企业正与我市、区县积极商谈落地问题,自博会招商签约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推进。上半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8.09 亿元。
4、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智慧旅游城市初步建成。按照一年建设、两年完善、五年运维的工作思路,2015年攀枝花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投资271.16万元,已完成主要的硬件建设,建设了应急平台中心机房、改造了旅游应急指挥大厅、铺设了基础网络光纤、对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和提升,三大基本功能(智慧管理体系、智慧旅游体验、智慧营销体系)初步实现。二是旅游厕所建设如期推进。今年计划总投资281万元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21个(其中AAA3个、AA10个、A8个),目前已竣工6个,其余在11月底前全部建成投用。三是2个旅游接待咨询中心改造建设如期完成。
5、强力开展宣传营销
前三季度,以目标客源市场为重点,借助最新媒介,创新营销手段,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城市旅游宣传营销。一是在成都、德阳、绵阳、宜宾、内江、广元、遂宁等地投放华西腰带广告24万份,设计制作新春温馨提示卡、旅游宣传DM 单17万份。二是推送新春彩信,并分别与攀枝花日报、市电视台、市电台及市内3家微信平台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及激励机制,定期、及时发布旅游资讯,开展网络攻略大赛评选。三是启动攀枝花夏季旅游营销工作。以“阳光花城 、清凉一夏”为主题制作夏季营销方案,广告、手机彩信、微信、户外广告等媒体多形式开展营销工作。四是参展四川首届生态旅游博览会、雅安市茶文化旅游节、小西博会,考察西昌自驾车营地,开展浓缩景观展示、产品展销、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等活动。五是开展攀枝花—深圳直航暨拓展相关旅游市场宣传,7月9日在深圳召开了航线开通发布会。六是围绕自博会组织开展了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并取得实效。
6、大力提升旅游品质
全市现已建成国家2A级以上景区18个(4A级景区2个),有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各1个,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各1个,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竞训基地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有星级宾馆18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34家,等级农家乐31家,接待床位数3万余张;有国内、国际旅行社26家,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15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2.3万余人。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18个旅游新村、红格假日酒店形成接待能力;金海开元名都大酒店成功创建为我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全市旅游接待能力有所提升。
7、加强行业管理
我市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城市。开展阳光康养标准体系制定工作,初步完成阳光康养旅游标准体系框架图(餐饮、住宿)编制。继续开展一、二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评定和旅游新村提升改造工作。联合12家本地旅行社组合成立了攀枝花旅游联盟。制订完善了旅游接待应急预案,加大对涉旅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共开展专项整治10次、检查15次,成功应对了春节、国庆黄金周游客的“井喷”式增长。协调处理各种旅游服务质量纠纷案件 5起,索赔案例2起,涉及金额2.8万余元。建立健全了旅游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全市未发生涉旅行政责任事故。
8、加强人员培训
1--9月份举办宾馆饭店、景区、旅行社、导游、讲解员、乡村旅游、旅游专题等培训班42期,培训从业人员3310人次(乡村旅游19期,共培训1190人),完成全年培训任务的94.6% 。共举办各类涉及安全的培训50期,现场指导旅游企业安全、安全应急、消防演练和投诉处置演习4次,现场指导旅游企业安全培训3669余人次(乡村旅游21期培训人次1230人)。
三、困难问题
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虽成效显著,但还存在旅游交通大环境亟待改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吸引物不够、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进度迟缓、部分涉旅企业经营困难、旅游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旅游人才缺乏、旅游管理体制存在“小马拉大车”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研究,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四、“十三五”思路措施
(一)发展思路
按照《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和《攀枝花市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试验区发展规划》,编制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康养旅游资源优势(是指温度、湿度、海拔高度、优产度、洁净度、绿化度“六度”及山水资源),全力打造“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品牌;以养生、养老、医疗、体育、旅游5 大核心领域为切入点,着力构建1+5+N阳光康养有机发展模式(以阳光康养旅游产业为统领,有机耦合养老、养生、医疗、体育、旅游5大方面,积极对接生态农业、金融保险、文化创意、房地产、科技信息等多个产业业态),努力将攀枝花打造成为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胜地。在“十三五”期间,抢抓“互联网+” 和“旅游+”机遇,着力围绕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自驾集结地,面向国际国内的阳光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构建特色产品体系,大力发展落地自驾、健康养老、运动养生、生态养心、商务会展等产业;顺应新媒体时代要求,实现“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城市品牌与产品整合营销方式与成效的“双突破”;营造大康养产业发展理念,构建和谐健康的康养产业发展生态系统。
(二)工作措施
一是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全面落实“互联网+”和“旅游+”理念,千方百计推动在建项目按计划建设;围绕康养旅游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
二是加大市场培育力度。重视旅游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充分运用“旅游+”思维,支持涉旅企业整合资源、加快改革、做大做强。三是强化宣传营销。调动各方力量,顺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继续巩固攀枝花“阳光花城•康养胜地”总体形象,实现城市旅游形象与旅游产品整合营销新突破。四是加强行业监管。全面贯彻落实《旅游法》,提高依法治旅意识和服务水平,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全面落实安全治旅要求,营造健康有序的旅游经济环境和秩序。五是构建良性的康养产业发展生态系统。树立大康养旅游产业理念,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共同努力,在全社会构建人文、生态、环境、产业、投资与消费等协调统一、和谐康养的康养产业发展生态系统。
五、2016年主要工作
随着旅游“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我市旅游基础体系已经形成,接待能力全面提升,康养旅游产业初具规模,“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品牌化建设初见成效,下一步我市旅游工作应以质量提升为重点,为此,特将2016年确定为“质量提升年”。一是宣传贯彻《攀枝花市“十三五”旅游规划》。明确今后五年旅游发展的目标、任务、路径、措施,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全力抓发展。二是招大引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康养旅游产业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要素配置,提升接待能力。三是狠抓项目建设。健全完善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保障机制,分类处置,全力推进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如期建成并投入运营。四是打造培育多元业态。重点打造三养(健康养老、运动养身、生态养心)、乡村旅游和自驾旅游等业态,培育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第四业态”。五是抓好节庆活动。全力办好“ 四川冬季乡村旅游文化节”和欢乐阳光节等节庆活动,配合办好市内其他旅游节庆活动,招徕人气,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六是强化宣传营销。更新观念,创新手段,运用“互联网+”和新老媒体等载体,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抓住成渝昆核心市场,突破华北、华南、华东市场;走出去,逐步开拓日韩、北欧、俄罗斯市场。七是加强行业管理。逐步完善康养旅游标准体系制订,继续开展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宣传酒店)等工作。加强景区、乡村旅游市场特别是冬季康养旅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强化人员培训和执法检查,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八是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引导旅游企业转变观念,适应市场,努力改变地接意识差、能力弱的现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攀枝花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3月22日
攀枝花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十二五和2015年旅游工作总结暨十三五
发展思路措施和2016年主要工作
一、“十二五”旅游工作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紧紧围绕创建中国阳光旅游城市和中国康养产业发展实验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节庆活动为带动、以打造精品为核心,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多措并举,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经济的迅猛增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品牌形象渐行渐响,特别是在前最近举办的第六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上,攀枝花作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精品环线上重要通道、节点城市和自驾游集结地城市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
十二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由2011的755.43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383.62 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22.35 %;旅游总收入由2011年的50.5 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50.02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43.74%,到2014年,攀枝花市旅游业对GDP贡献率为17.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24.1%。全面完成了“十二五”旅游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
(一)创新发展阳光康养旅游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培育。2011年,明确提出将“中国阳光花城”作为攀枝花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2012年,依托自身的阳光气候等“六度”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庞大的阳光、休闲、运动、养身、养老消费市场,创造性的提出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 2014年12月,在攀举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达成共识,议定每3年在攀枝花和秦皇岛两市分别选择“一冬一夏”时节,轮流举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攀枝花创建康养产业发展实验区,推动中国康养产业发展。
(二)政府主导强势有力
一是强化了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攀枝花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议事协调、目标管理、督办问责、绩效考评制度,加大了组织领导、综合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和目标督办的力度。二是强化了政策保障。相继出台了《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实施意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的意见》、《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中共攀枝花市委、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三是强化了资金保障。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按每年20%的增幅增长,五年来共投入政府专项资金981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旅游市场的拓展、旅游发展规划的完善,推进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旅游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的吸引力。
(三)始终坚持规划先行
着眼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走“旅游+”发展之路,融合养老、养生、医疗卫生、康体运动、休闲度假等业态,统筹城市建设、生态农业、文化创意、房地产、金融保险等领域,先后编制了《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创建(中国)阳光康养试验区发展规划》等多个规划,从战略定位、发展模式、空间布局、产业体系构建等方面,引领康养旅游产业快速、有序发展。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坚持招大引强、沿链引进、集群发展,实现大旅游、大招商、大服务。坚持项目包装、优选项目、优化环境、多措并举,积极开展上门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邀请考察招商等。2011—2014年,全攀枝花市旅游招商引资累计完成项目签约项目 78个,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十亿元以上项目10个,签约总金额达到493.965亿元以上。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各年度目标任务。
(五)全力推动旅游项目建设
市委、市政府把重大康养旅游项目建设纳入全市的“急难险重”任务目标进行考核,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套专门班子、一个奖惩制度的推进机制,形成了完整的项目建设管理服务链条,确保了康养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全市已完成省运动技术学校一期工程、红山国际一期工程、仁和滨河公园、米易鱼米阳光一期工程、阿署达花香果园一期工程、沿江景观带步行道工程等14个康养旅游项目,投资130亿元的阿署达花舞人间国际康养产业城、投资80亿元的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等八大旅游项目群加速推进。
(六)突出抓好旅游新村
2012年,启动了16个旅游新村建设工作,2013年底,16个旅游新村的农房建设已全部完成,共计新建、改建农民住房1168户,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12.7亿元,新增康养旅游床位1万余张。目前,16个旅游新村的房屋、道路全部建成,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景区引导标识等配套服务设施已基本完善,初步实现了“房屋建设标准化、庭院优美化、道路标美化、产业特色化、公共服务城镇化”等五化标准,已有约820户、6000张床位具备接待能力,新村旅游从业人数达5000余人,纳入统计的9家A级旅游新村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新村旅游成为我市旅游总收入的亮点和增长点,初步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与旅游新村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七)加快发展休闲运动产业
攀枝花地处亚高原,属南亚热带北温带多种气候类型,冬季阳光充沛,是全国罕见的可以将冬训和亚高原训练合二为一的地区。为此,充分开发利用冬季阳光资源和地理条件优势,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一是打造高水平竞训基地。已建成米易国家级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训基地、仁和国家级射击射箭竞训基地、盐边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竞训基地、西区四川省飞碟竞训基地等四大冬季竞训基地,平均每年吸引20余支国家、省、市和外籍运动队来攀竞赛、训练。二是改善休闲健身场所。新增了沿江(河)景观步道、奥林匹克运动中心、户外健身营地等系列休闲健身场所。三是组织开展户外运动。重点开展“元旦越野赛”“全民健身日”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东区登山节、西区水上运动、米易县龙舟赛等“一区(县)一品”健身活动各具特色,积极打造“甘阿凉攀雅户外运动产业带”,山地自行车、登山、露营等户外运动丰富多彩。
(八)积极发展冬季阳光康养度假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年外地老年人来攀过冬康养度假总人数6万人(次),其中11月底至2015年3月底,接待外地老年人来攀过冬康养度假总人数突破5万人(次)。很多交通便利、住宿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度假酒店、乡村酒店、旅游新村、农家乐早在上年11月前就预订满员。春节期间,因康养老人大多未返乡过节,还吸引了一大批康养老人的子女、亲属来攀与康养老人一同过节、度假。冬季阳光康养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九)努力筹办好各类重大节庆活动
以各类重大节庆活动为载体,拉动旅游经济发展,增强影响力。先后多次举办了攀枝花欢乐阳光节及系列活动、迷昜灯会、格萨拉索玛花节、金芒果节、石榴节、迎春庙会等重大活动。2013年举办了四川省百镇建设暨重点旅游项目推进工作现场会,2014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2015年又举办了第六节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重大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招徕了人气,带动了旅游经济发展,极大提升了“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十)不断提高旅游品质
一是旅游设施不断健全。已建成国家2A级以上景区18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各1个,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各1个,国家级竞训基地2个。全市现有星级宾馆18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34家,接待床位近3万张,国内国际旅行社30家,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20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2万余人。二是旅游商品长足发展。我市依托资源,积极开发旅游商品。苴却砚、国胜茶、钒钛旅游纪念品、攀西阳光葡萄酒以及特色水果、土特产品享有盛名。全年攀枝花的优质芒果、石榴等特色水果均可通过快递物流销往省内和全国各地,增加了旅游收入。三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初见成效。按照一年建设、两年完善、五年运维的工作思路,2015年攀枝花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投资271.16万元,已完成主要的硬件建设,建设了应急平台中心机房、改造了旅游应急指挥大厅、铺设了基础100公里网络光纤、对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和提升,三大基本功能(智慧管理体系、智慧旅游体验、智慧营销体系)初步实现。四是旅游厕所建设如期推进。全年计划总投资281万元,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21个(其中AAA3个、AA10个、A8个),目前已竣工6个,其余在11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五是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制订完善了旅游接待应急预案,加大对涉旅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2014年以来,共开展专项整治10次、检查15次,成功应对了国庆、春节黄金周游客“井喷”式增长。多年来,全市未发生涉旅行政责任事故。
二、2015年工作总结
(一)特点亮点
1、旅游经济总体向好
1—9月,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34.62亿元,同比增长35.68%,旅游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旅游市场发展健康有序。一季度受“春节黄金周”假日经济的拉动,旅游市场较为火爆;二季度受高温天气影响,旅游市场进入淡季;三季度,随着暑期游的到来,以及丰富多样的特色水果等大量上市,旅游市场逐步回暖。总体上看,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2015年1—3季度我市旅游经济增幅较去年有所下降,旅游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压力逐步加大,但旅游经济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不变。
2、假日旅游需求旺
前三季度,我市假日旅游市场兴旺。春节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07.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1亿元,与去年“春节黄金周”相比,分别增长22.78%和47.11%。“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4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9.8 %和37.7%。“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期间,全市大众餐饮火爆,非星级酒店入住率较高,传统景区和农家乐游客众多,我市假日旅游经济特征明显,假日旅游已成为拉动我市旅游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3、乡村游受游客青睐
随着我市首批旅游新村的建成,垂钓、徒步、自行车、乡村特色采摘等短途近郊游持续火热,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的首选。“春节黄金周”期间,市内乡村旅游继续红火,各旅游新村、农家乐大多游客爆满,花海庄上旅游新村单日最大客流突破4000人次,七天累计接待超过1.5万人次。前三季度,已评为A级景区的10个旅游新村(阿署达、班庄、立新、海塔、独树、红格村、片那立、板桥村、芭蕉箐村、混撒拉村)接待游客180.82万人次,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4、节庆活动支撑明显
前三季度,我市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春节黄金周”期间,玉佛寺、宝灵寺、西佛寺新春法会、烧香礼佛游客达数万人,阿署达特色街广场新年游新村活动游人如织,米易灯会游客超过去年;仁和冰雪奇缘接待游客5.6万人次,米易郁金香花展接待游客约4.3万人次,西区庄上迎春花卉展接待游客1.5万人次,鑫岛欢乐世界接待游客1.19万人次。5月1日,最美中国米易篇演唱会在米易体育场盛大举行,共有1.2万人参与,门票收入达600万元;同日,盐边县惠民乡首届“笮海明珠”西瓜节拉开帷幕,田间摘瓜、评选瓜王、吃西瓜大赛、西瓜雕画欣赏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此外,索玛花节、樱桃节、三花节等系列欢乐阳光节活动的举办,极大地吸引了本地和外地游客,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大幅增长。
5、新建景区(点)带动增长。以阿署达、鑫岛欢乐世界、苏铁福镇为代表的新景区(点),成为旅游的新亮点。阿署达于2014年11月底完成一期工程建设,随着欢乐阳光节开幕式的成功举办,阿署达已成为新的景区(点)。鑫岛欢乐世界于2014年12月底开园营业,今年前三季度,共接待游客14.7万人次。苏铁福镇以打造攀西最大的水上世界为目标,于2015年6月下旬开始试营业,因交通区位便利,设备设施齐全,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体验,天气炎热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达1500多人次。旅游新景区(点)带动效应明显。
6、自驾游客持续增长
在游客更加关注旅游个性化的今天,自驾游与自助游已成为游客短程旅游的主要方式,而我市作为旅游交通要道节点城市,加之富有特色的地方美食,更是吸引了不少过境游客,据高速公路监控中心统计,春节七天,入攀七座以下非客运车辆达13.26万辆,同比增长11.24%。端午小长假期间,入攀七座以下非客运车辆2.32万台,同比增长77%。我市作为过境游客短暂停留节点城市的趋势愈发明显。
7、旅游购物有所增长
近年来,随着阳光康养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我市旅游商品开发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前三季度,正值我市特色水果、蔬菜大量上市之时,果农、菜农在县内各大景区(点)边、公路旁卖果、销菜,热闹非凡。品种繁多的芒果、当季的石榴、独具特色的盐边特产,大量的特色水果通过快递物流销往省内和全国各地,加之享誉天下的苴却砚、钒钛旅游纪念品,大大刺激了游客的购物欲望,提升了旅游收入。
(二)主要工作措施
2015年前三季度,市旅游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自博会筹备为重点,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强力开展宣传促销,较好推动了全市旅游工作开展。
1、做好自博会筹备工作
编制了《第六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会活动总体策划方案》和《执行方案》,参与编制了《第六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宣传营销工作方案》,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分类策划优选安排了考察线路及旅游产品体验活动。加强与省旅游局的汇报、沟通,统筹协调各项筹备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周报周会制度,报送、发布相关信息。全局上下同心协力,加班加点,确保了自博会如期成功举办。
2、按计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以自博会举办为中心,联动相关部门,做好“新建、续建、完工”三个一批旅游项目的分类推进。加强协调服务,切实帮助业主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了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苴却砚博物馆、大河中学体育中心、大河中学礼堂、红山国际康养社区、金沙江中心区段沿江景观带、西佛山景区、大河沿线景观等等重大旅游项目群建设。
3、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以自博会为契机,积极进行项目储备,主动开展项目对接及专题小分队招商活动。先后以市领导带队与中铁物资公司、昆吾九鼎投资管理、中建材集团、中国万景集团、中国港中旅集团、深圳航空等公司开展专题对接。市旅游局与视觉(中国)、美林集团、东方园林文旅产业集团、首汽集团、雄风集团等企业进行了直接对接。香港瑞凯集团、四川新国旅旅行社、央视传媒等招商目标企业也先后赴攀考察。相关市县(区)领导也分别带队赴外地就目标企业进行小分队招商。以北京同创九鼎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与我市成功签订地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批企业正与我市、区县积极商谈落地问题,自博会招商签约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推进。上半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8.09 亿元。
4、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智慧旅游城市初步建成。按照一年建设、两年完善、五年运维的工作思路,2015年攀枝花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投资271.16万元,已完成主要的硬件建设,建设了应急平台中心机房、改造了旅游应急指挥大厅、铺设了基础网络光纤、对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和提升,三大基本功能(智慧管理体系、智慧旅游体验、智慧营销体系)初步实现。二是旅游厕所建设如期推进。今年计划总投资281万元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21个(其中AAA3个、AA10个、A8个),目前已竣工6个,其余在11月底前全部建成投用。三是2个旅游接待咨询中心改造建设如期完成。
5、强力开展宣传营销
前三季度,以目标客源市场为重点,借助最新媒介,创新营销手段,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城市旅游宣传营销。一是在成都、德阳、绵阳、宜宾、内江、广元、遂宁等地投放华西腰带广告24万份,设计制作新春温馨提示卡、旅游宣传DM 单17万份。二是推送新春彩信,并分别与攀枝花日报、市电视台、市电台及市内3家微信平台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及激励机制,定期、及时发布旅游资讯,开展网络攻略大赛评选。三是启动攀枝花夏季旅游营销工作。以“阳光花城 、清凉一夏”为主题制作夏季营销方案,广告、手机彩信、微信、户外广告等媒体多形式开展营销工作。四是参展四川首届生态旅游博览会、雅安市茶文化旅游节、小西博会,考察西昌自驾车营地,开展浓缩景观展示、产品展销、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等活动。五是开展攀枝花—深圳直航暨拓展相关旅游市场宣传,7月9日在深圳召开了航线开通发布会。六是围绕自博会组织开展了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并取得实效。
6、大力提升旅游品质
全市现已建成国家2A级以上景区18个(4A级景区2个),有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各1个,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各1个,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竞训基地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有星级宾馆18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34家,等级农家乐31家,接待床位数3万余张;有国内、国际旅行社26家,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15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2.3万余人。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18个旅游新村、红格假日酒店形成接待能力;金海开元名都大酒店成功创建为我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全市旅游接待能力有所提升。
7、加强行业管理
我市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城市。开展阳光康养标准体系制定工作,初步完成阳光康养旅游标准体系框架图(餐饮、住宿)编制。继续开展一、二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评定和旅游新村提升改造工作。联合12家本地旅行社组合成立了攀枝花旅游联盟。制订完善了旅游接待应急预案,加大对涉旅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共开展专项整治10次、检查15次,成功应对了春节、国庆黄金周游客的“井喷”式增长。协调处理各种旅游服务质量纠纷案件 5起,索赔案例2起,涉及金额2.8万余元。建立健全了旅游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全市未发生涉旅行政责任事故。
8、加强人员培训
1--9月份举办宾馆饭店、景区、旅行社、导游、讲解员、乡村旅游、旅游专题等培训班42期,培训从业人员3310人次(乡村旅游19期,共培训1190人),完成全年培训任务的94.6% 。共举办各类涉及安全的培训50期,现场指导旅游企业安全、安全应急、消防演练和投诉处置演习4次,现场指导旅游企业安全培训3669余人次(乡村旅游21期培训人次1230人)。
三、困难问题
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虽成效显著,但还存在旅游交通大环境亟待改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吸引物不够、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进度迟缓、部分涉旅企业经营困难、旅游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旅游人才缺乏、旅游管理体制存在“小马拉大车”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研究,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四、“十三五”思路措施
(一)发展思路
按照《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和《攀枝花市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试验区发展规划》,编制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康养旅游资源优势(是指温度、湿度、海拔高度、优产度、洁净度、绿化度“六度”及山水资源),全力打造“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品牌;以养生、养老、医疗、体育、旅游5 大核心领域为切入点,着力构建1+5+N阳光康养有机发展模式(以阳光康养旅游产业为统领,有机耦合养老、养生、医疗、体育、旅游5大方面,积极对接生态农业、金融保险、文化创意、房地产、科技信息等多个产业业态),努力将攀枝花打造成为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胜地。在“十三五”期间,抢抓“互联网+” 和“旅游+”机遇,着力围绕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自驾集结地,面向国际国内的阳光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构建特色产品体系,大力发展落地自驾、健康养老、运动养生、生态养心、商务会展等产业;顺应新媒体时代要求,实现“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城市品牌与产品整合营销方式与成效的“双突破”;营造大康养产业发展理念,构建和谐健康的康养产业发展生态系统。
(二)工作措施
一是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全面落实“互联网+”和“旅游+”理念,千方百计推动在建项目按计划建设;围绕康养旅游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
二是加大市场培育力度。重视旅游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充分运用“旅游+”思维,支持涉旅企业整合资源、加快改革、做大做强。三是强化宣传营销。调动各方力量,顺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继续巩固攀枝花“阳光花城•康养胜地”总体形象,实现城市旅游形象与旅游产品整合营销新突破。四是加强行业监管。全面贯彻落实《旅游法》,提高依法治旅意识和服务水平,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全面落实安全治旅要求,营造健康有序的旅游经济环境和秩序。五是构建良性的康养产业发展生态系统。树立大康养旅游产业理念,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共同努力,在全社会构建人文、生态、环境、产业、投资与消费等协调统一、和谐康养的康养产业发展生态系统。
五、2016年主要工作
随着旅游“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我市旅游基础体系已经形成,接待能力全面提升,康养旅游产业初具规模,“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品牌化建设初见成效,下一步我市旅游工作应以质量提升为重点,为此,特将2016年确定为“质量提升年”。一是宣传贯彻《攀枝花市“十三五”旅游规划》。明确今后五年旅游发展的目标、任务、路径、措施,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全力抓发展。二是招大引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康养旅游产业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要素配置,提升接待能力。三是狠抓项目建设。健全完善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保障机制,分类处置,全力推进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如期建成并投入运营。四是打造培育多元业态。重点打造三养(健康养老、运动养身、生态养心)、乡村旅游和自驾旅游等业态,培育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第四业态”。五是抓好节庆活动。全力办好“ 四川冬季乡村旅游文化节”和欢乐阳光节等节庆活动,配合办好市内其他旅游节庆活动,招徕人气,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六是强化宣传营销。更新观念,创新手段,运用“互联网+”和新老媒体等载体,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抓住成渝昆核心市场,突破华北、华南、华东市场;走出去,逐步开拓日韩、北欧、俄罗斯市场。七是加强行业管理。逐步完善康养旅游标准体系制订,继续开展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宣传酒店)等工作。加强景区、乡村旅游市场特别是冬季康养旅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强化人员培训和执法检查,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八是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引导旅游企业转变观念,适应市场,努力改变地接意识差、能力弱的现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攀枝花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