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摄影

川报观察记者 徐铭

“请各位媒体单刀直入,帮攀枝花查摆问题,为攀枝花发展建言献策。”6月26日,在攀枝花召开的“市委书记和媒体面对面”座谈会上,攀枝花市委书记李建勤开门见山,聆听各级媒体代表的建议和意见,共同掀起“头脑风暴”。

座谈会上,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新社、四川日报社、四川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华西都市报、四川新闻网等中央、省级媒体代表围绕“我看攀枝花宣传”和“我为攀枝花发展建言献策”两个方面作交流发言,为攀枝花打造“四张城市名片”,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和意见。

加深信任,形成良性互动,为深度合作奠定基础、拓展空间,作为攀枝花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延伸,座谈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原本计划2个小时内的座谈延长到了3个半小时……

掀起“头脑风暴”,媒体大咖为攀枝花抛出“金点子”

在参会的媒体代表中,有的多次到访攀枝花,了解较深;有的第一次到攀枝花,此前的认识大都限于资料。无论怎样,这座城市给所有人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阳光明媚、环境优良、空气清新、物产丰富……”

“攀枝花的城市宣传思路清晰、定位准确,特别是对芒果、阳光等特色资源优势的宣传十分成功,引起了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社四川分社党组成员、首席记者蒋作平认为,攀枝花应当加大开放意识,加强钒钛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制造强国、强省开展学术交流,把“钒钛”这篇文章做得更实。

“攀枝花这座城市很有特点,城市建设中融入了大量花的元素。同时,攀枝花人很热情,城市文明程度较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记者站站长樊承志是第一次到攀枝花,他认为,攀枝花应当通过开展精细化宣传,分层吸引游客,推介阳光康养资源。

“市委书记与媒体面对面,倾听媒体的声音,这样的形式非常好。”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方小虎从做好“四篇文章”上为攀枝花发展建言献策。一是在体现中心思想上做好文章,攀枝花的宣传应当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不断擦亮芒果、阳光等金字招牌,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宣扬奋斗、实干精神;二是在体现得天独厚上做好文章,突出“独”与“厚”,继续宣传好钒钛、阳光等独有资源优势,同时统筹宣传好攀枝花其它的资源优势;三是在体现民生改善上做好文章,宣传攀枝花在全国、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是在招才引智上做好文章,多宣传攀枝花的优惠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区域发展吸引更多人才。

座谈中,各媒体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阐述各自对攀枝花宣传工作的看法及认识的同时,结合攀枝花发展实际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拒绝“阿Q精神”,攀枝花直面问题奋力追赶

座谈中,攀枝花市委书记李建勤一直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并就媒体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关注的热点问题逐一回应。在他看来,媒体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对攀枝花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打破峡谷意识,跳出去看,攀枝花目前依旧需要奋力追赶。”李建勤说,近年来,攀枝花的宣传力度在加大,城市的影响力也在扩大,但离上级的要求,离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听了各媒体的发言很有收获,也很有压力。因此,攀枝花要拒绝“阿Q精神”,直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和短板,认真梳理、研究大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一个一个问题去落实,以此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奋力追赶先进地区、发达地区。

“新闻宣传有它的规律,要有料,也要有策划,更要有平台,好的料更要精心策划。”就如何做好攀枝花宣传工作,李建勤说,要充分挖掘好钒钛、阳光、三线精神这“三大宝”。在做好“钒钛”文章方面,要把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实,通过科技创新、招才引智,突破关键技术,为媒体宣传报道提供更有分量的“料”;在做好“阳光”文章方面,要继续抓住芒果这个点,将小芒果推向大市场,实现产业大发展,让外界通过芒果更深入地了解攀枝花的气候、环境以及三线精神,为媒体提供更鲜活生动的“料”。

“今年,攀枝花将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线、以加快城市品牌建设为重点,提炼打造市标市歌市魂和城市宣传语,举办百名记者走进芒果园、百家果品企业走进芒果园、芒果音乐节等系列城市宣传活动。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攀枝花、支持攀枝花、宣传攀枝花,助推攀枝花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座谈会最后,李建勤再次向各级媒体发出诚挚邀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来源:川报观察

编辑:攀西商界网新闻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