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一群身着解放军65式服装的人员陆续聚集在攀枝花南山宾馆,一会列队,一会唱歌,引来不少人的猜疑,以为是要搞什么演出在进行排练,但看他们行动整齐,军容军纪严明,有指挥员、安全员、文艺员等,又不像是普通演出排练,再一看他们打出的军旗,才知道这是一群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攀枝花籍部分退伍老兵,他们自发、自费准备前往云南麻栗坡参加“4.28老山收复32周年”纪念活动。
说起这次反击战,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了,只是有人唱起了《望星空》、《血染的风采》、《再见吧,妈妈》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才让人重新想起。同时,由于近20年没有什么相关的影视作品问世,使现在很多青年人对此知晓很少,甚至根本不知道,但在这些老兵心中却是永远抹不去的痛,抹不去的情和他们心中永远都记忆犹新的战斗、战友!
常言道:18年又是一条好汉。从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到现在,已经37年,是两代好汉的周期,这些老兵想念战友,想又去看看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地方。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兵们提前在南山宾馆集中进行队列训练和唱歌排练。

老兵们在粘贴车标

出发前进行军容整理

军嫂为老兵缝补军衣

说起战友,老兵石正辉总是泪流不断.

老兵的步伐依然矫健

出发前部分人员在南山宾馆合影
26日早上8点,队伍出发前往云南省文山州,共计19台车,89人,其中老兵76人、家属8人、摄影师和摄像师5人,在车队行进途中遇到华坪、丽江、昆明参加祭奠活动的部分老兵也加入进来,一同前往文山。经过700多公里的长途行车,晚上平安到达文山,老兵们的战友和首长已经期待多时,见面后彼此非常激动和高兴。
27日早上7:30,老兵们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开展祭奠活动。
车队到达麻栗坡,马上列队,整理军容,很快就引起了参加祭奠人员的注意,纷纷打听这是哪里来的老兵,摄影师、摄像师也忙碌起来。

在老山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整队进入麻栗坡烈士陵园
老兵们首先参观了老山纪念馆,然后向烈士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宣读祭文,为烈士墓献鲜花

列队欢迎其他地方老兵

整理挽联

向烈士默哀

向英雄敬礼

集合完毕

宣读祭文
当大家站在烈士墓碑前,对战友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大家控制了几天的感情也由此爆发出来,不少人包含眼泪,也有人偷偷在擦拭眼泪,此情此景,不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或许有人还会认为他们是在做秀,当一切都错了,这些老兵所流露出的情感是真诚,是发自内心最淳朴的,这时的心中没有了人世间的一切,只有对战友的深切怀念。
搞完了祭奠活动,已经是下午3点,大家才发现还没有吃午饭。由于麻栗坡住宿条件有限,大家只好返回文山修整。
28日是公祭日,由于各地来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员多,为了保证攀枝花老兵的正常参加,早上4点大家就起床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到达时还不到六点,天才有的微微发亮。

天色微亮就有人来祭奠英雄
9点,祭奠活动正式开始,当年的战斗英雄史玉柱、安忠文(攀枝花籍)也应邀出席了祭奠活动。

祭奠活动主会场

参加祭奠活动的其他老兵

参加祭奠活动的四川老兵

向烈士敬礼

烈士陵园的守卫者

胜利的背后
祭奠活动结束,老兵们马上驱车来到老山脚下的天宝镇。在这里,老兵颜静波、马辉、刘忠杰打听到自己当年驻防猫猫跳所在位置,马上驱车前往。来到猫猫跳,颜静波掏出了一张黑白照片,这是当年他与马辉的一张合影,他们按照当年的拍照位置再次站在了那里,摄影师抓住机会按下了快门,当快门声音想过,他们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彼此扶肩而泣,各种情感全部交织在一起,刘忠杰也被他们感染,“及时”加入了他们哭泣的行业。老兵,你们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随后,他们看了当年的营房和猫耳洞,大家都感叹当年的艰难和不容易。

昔日的新兵蛋子

那就是我们原来的阵地

男儿有泪不轻弹
29日,老兵们来到了此次活动的最后一站——老山。
老山及其周围的山峰不是很高,但都十分的陡峭,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同时灌木林多,行走十分困难。
老山是云南麻栗坡县内第一高峰,主峰1422.2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老山面向越南的方向坡度平缓,而面向我方的一面坡度很大,空手攀登都很困难,这对于我军日后收复老山的作战影响很大)。占领它就能控制周围十几个大小山头,观察20千米内的双方活动。老山地区也控制着通往越南的重要交通线,自古即为战略要地。
1979年初的自卫反击作战及以后的一段时间,老山主峰及其附近重要的制高点,本来都在我军控制之下。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后,不知什么原因放弃了。越军一见有机可乘,迅速派兵抢占了老山地区的重要高地,而且一占就是五年多,并在那里修建了大量的永久、半永久工事,配备了强大兵力和火器,并不断向我境内的农场、村镇学校工厂(他们甚至将我境内的人员和房屋当做实弹打靶的训练目标)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边境军民235人,迫使大批边民内迁,致使31793亩土地无法耕种,数十万亩橡胶无法收割,52所学校被迫停课。边疆各族人民强烈要求我军严惩侵略者,保卫领土和边疆各民族群众生命安全。
现在老山都还立有不少的雷区禁止进入标志。

来到老山主峰,老兵们一下活跃起来,时而奔跑在当年的战壕中,时而躲进猫耳洞,完全忘记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创伤,彼此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讲述着他们当年的轶事。
最后老兵们来到一级战斗英雄张大权塑像下面,唱起了《战友之歌》等军旅歌曲,老兵石正辉唱起了《麻栗坡的雨》,老兵们的活动感染了前来老山参观的老兵,纷纷加入到歌唱行业,并非常羡慕攀枝花的老兵把祭奠活动组织得那么好,有的甚至要求留下电话,下次活动时也加入到攀枝花队伍中来。

部分参加人员在老山主峰合影留念

嘹亮军歌祭英烈

重返老山前线

再现当年胜利的喜悦
这次祭奠活动得到了攀枝花市民政局及其所属优抚科和办公室、攀枝花市网络摄影协会、攀枝花市爱心捐助协会的大力支持。同时,还要说的是麻栗坡县民政局的和志愿者,他们为来参加祭奠活动的老兵及家属免费提供矿泉水、水果、鸡蛋、稀饭等,后勤工作做得非常好。

摄像师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为老兵录制视频

麻栗坡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为老兵发放水果、面包

麻栗坡县志愿者自费为老兵提供稀饭
下面再讲讲一路上听到的老山前线战斗故事:
1.某部6连突击排就向662.6高地发起冲击,但很快被雷场挡住了。工兵班刚配备的734式火箭扫雷器在地面或山丘上很好用,但在杂草丛生、长满灌木竹子的地形根本不起任何作用。这时,担任突击班6班长的马保卫站了起来,向雷场滚去!接着副班长田德亮也向雷场滚去,6班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向雷场滚去,雷场开通了,但6班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7位勇士的血肉躯体铺在了冲向662.6高地主峰的50米路上。突击排一跃而起,9分钟就攻克了位置极为重要的老山左侧的662.6高地。斩断了盘据老山之敌的一条“胳膊”!
2.八里河东山被称为“八十年代的上甘岭”,主峰海拔1175.4米,单程背水要走9千米,再攀1045级台阶上到峰顶,又向下走2500米,才能见到溪水。据一线连队统计,分队供水最好时1人1天1斤(500毫升)水,这点水不能漱口,几个人合在一起用来煮面条刚够吃一顿的。有时有的阵地3人一天才能分到一斤水!这还是在阵地比较“太平”时,如果打起来,这点水也没有!你别忘了白天阵地上的温度可达到40度。送不上水来就接雨水。老山地区不分春夏秋冬,只有旱、雨两季,但有时雨季也不下雨,偶尔下雨接点水,战士们都不舍得喝,都臭了,但还是只喝一小口,润润嘴唇,不喝水,甭说小便,连大便也要一个礼拜才解一次,肛门口火辣辣地疼,便出的屎都硬得象小石子,发黑,还带着血!
3.四川籍战斗英雄潘相安,在收复老山东南侧高地战斗中,踩响一颗压发雷,左小腿被炸断,仍坚持战斗向前滚进,右腿又绊响地雷,第二次身负重伤。他以惊人的毅力向前又爬行了20多米,身后留下了一道鲜红的血路,打开了之路。他爬到敌人第一道战壕前,血快流完,他端起枪对准敌人打出了最后两个点射,敌人发现身边有枪声,慌忙用枪口对准了他。这时突击排趁机一跃而起,在连队火力掩护下冲上去取得了胜利。潘相安在送往后方医院途中光荣牺牲,昆明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4.攀枝花籍“战斗英雄——安忠文”
1984年4月30日清晨,攻击时间一到,者阴山方向立刻弹雨纷飞,火光闪烁,炮声隆隆,地动山摇,敌人苦心经营的工事、堑壕、盖沟、暗堡顿时被炸得七零八落。炮火急袭40分钟后,担任主攻的九十三团二连向10号高地发起冲击。10号高地是者阴山的最高峰,站在山顶可以观察我纵深七八公里的全部情况,居高临下能够控制中越国境线10多公里的交通要道。敌人有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在山头扼守,加上连日阴雨连绵,陡坡上滑得站不住人,浓雾笼罩着整个阵地,能见度仅有5米,为我主攻连队攻占高地造成了很大困难。
九十二团五连向12号高地发起攻击。三排负责排雷开道。当冲在最前面的排长张家正和九班长安忠文刚进入布设了混合雷场的开阔地时,就踩响了地雷,双双倒在地上。身高仅1.55米,体重90斤的安忠文右脚掌被炸断,鲜血直流,脸部被强烈的冲击波夹带的焦土灼伤,两眼被灼瞎。战友要上前为他包扎,他怕战友再触雷,就坚决不让靠近。这时,高地上的各种敌火器吼叫着,我主攻分队很快就要发起冲锋。安忠文想,若再调工兵或送排雷器材上来,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竭尽全力,强忍疼痛,横着身子向雷场滚去。刚滚出五六米远,几块弹片飞来击中了他的头部和右手掌。他在晕眩中继续滚进。连环雷爆炸了,他仍在顽强地向前滚进。一直滚进了13米,安忠文用身体引爆了一枚枚地雷,打开了通路,自己却昏倒在血泊中。
战友们踏着安忠文滚出的13米血路,向高地奋勇冲去。在助攻方向担任主攻的九十三团九连,奋勇向10号高地与12号高地之间的4个小高地发起冲击。他们只用1个多小时,就连续攻占了3个高地。
战后,中央军委授予安忠文“战斗英雄”称号
感人的故事太多,只要你有机会走到麻栗坡,走到老山,你就会听到无数的英雄故事,去吧……
英烈们,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的战友永远怀念你!
所有英烈和老兵们,你们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向你们致敬!
撰文:赵鸥
摄影:赵鸥 李永弟 谭文军 吕贤琼
攀枝花市网络摄影协会 攀枝花艺术在线
2016年4月25日一群身着解放军65式服装的人员陆续聚集在攀枝花南山宾馆,一会列队,一会唱歌,引来不少人的猜疑,以为是要搞什么演出在进行排练,但看他们行动整齐,军容军纪严明,有指挥员、安全员、文艺员等,又不像是普通演出排练,再一看他们打出的军旗,才知道这是一群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攀枝花籍部分退伍老兵,他们自发、自费准备前往云南麻栗坡参加“4.28老山收复32周年”纪念活动。
说起这次反击战,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了,只是有人唱起了《望星空》、《血染的风采》、《再见吧,妈妈》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才让人重新想起。同时,由于近20年没有什么相关的影视作品问世,使现在很多青年人对此知晓很少,甚至根本不知道,但在这些老兵心中却是永远抹不去的痛,抹不去的情和他们心中永远都记忆犹新的战斗、战友!
常言道:18年又是一条好汉。从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到现在,已经37年,是两代好汉的周期,这些老兵想念战友,想又去看看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地方。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兵们提前在南山宾馆集中进行队列训练和唱歌排练。
老兵们在粘贴车标
出发前进行军容整理
军嫂为老兵缝补军衣
说起战友,老兵石正辉总是泪流不断.
老兵的步伐依然矫健
出发前部分人员在南山宾馆合影
26日早上8点,队伍出发前往云南省文山州,共计19台车,89人,其中老兵76人、家属8人、摄影师和摄像师5人,在车队行进途中遇到华坪、丽江、昆明参加祭奠活动的部分老兵也加入进来,一同前往文山。经过700多公里的长途行车,晚上平安到达文山,老兵们的战友和首长已经期待多时,见面后彼此非常激动和高兴。
27日早上7:30,老兵们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开展祭奠活动。
车队到达麻栗坡,马上列队,整理军容,很快就引起了参加祭奠人员的注意,纷纷打听这是哪里来的老兵,摄影师、摄像师也忙碌起来。
在老山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整队进入麻栗坡烈士陵园
老兵们首先参观了老山纪念馆,然后向烈士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宣读祭文,为烈士墓献鲜花
列队欢迎其他地方老兵
整理挽联
向烈士默哀
向英雄敬礼
集合完毕
宣读祭文
当大家站在烈士墓碑前,对战友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大家控制了几天的感情也由此爆发出来,不少人包含眼泪,也有人偷偷在擦拭眼泪,此情此景,不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或许有人还会认为他们是在做秀,当一切都错了,这些老兵所流露出的情感是真诚,是发自内心最淳朴的,这时的心中没有了人世间的一切,只有对战友的深切怀念。
搞完了祭奠活动,已经是下午3点,大家才发现还没有吃午饭。由于麻栗坡住宿条件有限,大家只好返回文山修整。
28日是公祭日,由于各地来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员多,为了保证攀枝花老兵的正常参加,早上4点大家就起床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到达时还不到六点,天才有的微微发亮。
天色微亮就有人来祭奠英雄
9点,祭奠活动正式开始,当年的战斗英雄史玉柱、安忠文(攀枝花籍)也应邀出席了祭奠活动。
祭奠活动主会场
参加祭奠活动的其他老兵
参加祭奠活动的四川老兵
向烈士敬礼
烈士陵园的守卫者
胜利的背后
祭奠活动结束,老兵们马上驱车来到老山脚下的天宝镇。在这里,老兵颜静波、马辉、刘忠杰打听到自己当年驻防猫猫跳所在位置,马上驱车前往。来到猫猫跳,颜静波掏出了一张黑白照片,这是当年他与马辉的一张合影,他们按照当年的拍照位置再次站在了那里,摄影师抓住机会按下了快门,当快门声音想过,他们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彼此扶肩而泣,各种情感全部交织在一起,刘忠杰也被他们感染,“及时”加入了他们哭泣的行业。老兵,你们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随后,他们看了当年的营房和猫耳洞,大家都感叹当年的艰难和不容易。
昔日的新兵蛋子
那就是我们原来的阵地
男儿有泪不轻弹
29日,老兵们来到了此次活动的最后一站——老山。
老山及其周围的山峰不是很高,但都十分的陡峭,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同时灌木林多,行走十分困难。
老山是云南麻栗坡县内第一高峰,主峰1422.2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老山面向越南的方向坡度平缓,而面向我方的一面坡度很大,空手攀登都很困难,这对于我军日后收复老山的作战影响很大)。占领它就能控制周围十几个大小山头,观察20千米内的双方活动。老山地区也控制着通往越南的重要交通线,自古即为战略要地。
1979年初的自卫反击作战及以后的一段时间,老山主峰及其附近重要的制高点,本来都在我军控制之下。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后,不知什么原因放弃了。越军一见有机可乘,迅速派兵抢占了老山地区的重要高地,而且一占就是五年多,并在那里修建了大量的永久、半永久工事,配备了强大兵力和火器,并不断向我境内的农场、村镇学校工厂(他们甚至将我境内的人员和房屋当做实弹打靶的训练目标)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边境军民235人,迫使大批边民内迁,致使31793亩土地无法耕种,数十万亩橡胶无法收割,52所学校被迫停课。边疆各族人民强烈要求我军严惩侵略者,保卫领土和边疆各民族群众生命安全。
现在老山都还立有不少的雷区禁止进入标志。
来到老山主峰,老兵们一下活跃起来,时而奔跑在当年的战壕中,时而躲进猫耳洞,完全忘记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创伤,彼此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讲述着他们当年的轶事。
最后老兵们来到一级战斗英雄张大权塑像下面,唱起了《战友之歌》等军旅歌曲,老兵石正辉唱起了《麻栗坡的雨》,老兵们的活动感染了前来老山参观的老兵,纷纷加入到歌唱行业,并非常羡慕攀枝花的老兵把祭奠活动组织得那么好,有的甚至要求留下电话,下次活动时也加入到攀枝花队伍中来。
部分参加人员在老山主峰合影留念
嘹亮军歌祭英烈
重返老山前线
再现当年胜利的喜悦
这次祭奠活动得到了攀枝花市民政局及其所属优抚科和办公室、攀枝花市网络摄影协会、攀枝花市爱心捐助协会的大力支持。同时,还要说的是麻栗坡县民政局的和志愿者,他们为来参加祭奠活动的老兵及家属免费提供矿泉水、水果、鸡蛋、稀饭等,后勤工作做得非常好。
摄像师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为老兵录制视频
麻栗坡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为老兵发放水果、面包
麻栗坡县志愿者自费为老兵提供稀饭
下面再讲讲一路上听到的老山前线战斗故事:
1.某部6连突击排就向662.6高地发起冲击,但很快被雷场挡住了。工兵班刚配备的734式火箭扫雷器在地面或山丘上很好用,但在杂草丛生、长满灌木竹子的地形根本不起任何作用。这时,担任突击班6班长的马保卫站了起来,向雷场滚去!接着副班长田德亮也向雷场滚去,6班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向雷场滚去,雷场开通了,但6班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7位勇士的血肉躯体铺在了冲向662.6高地主峰的50米路上。突击排一跃而起,9分钟就攻克了位置极为重要的老山左侧的662.6高地。斩断了盘据老山之敌的一条“胳膊”!
2.八里河东山被称为“八十年代的上甘岭”,主峰海拔1175.4米,单程背水要走9千米,再攀1045级台阶上到峰顶,又向下走2500米,才能见到溪水。据一线连队统计,分队供水最好时1人1天1斤(500毫升)水,这点水不能漱口,几个人合在一起用来煮面条刚够吃一顿的。有时有的阵地3人一天才能分到一斤水!这还是在阵地比较“太平”时,如果打起来,这点水也没有!你别忘了白天阵地上的温度可达到40度。送不上水来就接雨水。老山地区不分春夏秋冬,只有旱、雨两季,但有时雨季也不下雨,偶尔下雨接点水,战士们都不舍得喝,都臭了,但还是只喝一小口,润润嘴唇,不喝水,甭说小便,连大便也要一个礼拜才解一次,肛门口火辣辣地疼,便出的屎都硬得象小石子,发黑,还带着血!
3.四川籍战斗英雄潘相安,在收复老山东南侧高地战斗中,踩响一颗压发雷,左小腿被炸断,仍坚持战斗向前滚进,右腿又绊响地雷,第二次身负重伤。他以惊人的毅力向前又爬行了20多米,身后留下了一道鲜红的血路,打开了之路。他爬到敌人第一道战壕前,血快流完,他端起枪对准敌人打出了最后两个点射,敌人发现身边有枪声,慌忙用枪口对准了他。这时突击排趁机一跃而起,在连队火力掩护下冲上去取得了胜利。潘相安在送往后方医院途中光荣牺牲,昆明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4.攀枝花籍“战斗英雄——安忠文”
1984年4月30日清晨,攻击时间一到,者阴山方向立刻弹雨纷飞,火光闪烁,炮声隆隆,地动山摇,敌人苦心经营的工事、堑壕、盖沟、暗堡顿时被炸得七零八落。炮火急袭40分钟后,担任主攻的九十三团二连向10号高地发起冲击。10号高地是者阴山的最高峰,站在山顶可以观察我纵深七八公里的全部情况,居高临下能够控制中越国境线10多公里的交通要道。敌人有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在山头扼守,加上连日阴雨连绵,陡坡上滑得站不住人,浓雾笼罩着整个阵地,能见度仅有5米,为我主攻连队攻占高地造成了很大困难。
九十二团五连向12号高地发起攻击。三排负责排雷开道。当冲在最前面的排长张家正和九班长安忠文刚进入布设了混合雷场的开阔地时,就踩响了地雷,双双倒在地上。身高仅1.55米,体重90斤的安忠文右脚掌被炸断,鲜血直流,脸部被强烈的冲击波夹带的焦土灼伤,两眼被灼瞎。战友要上前为他包扎,他怕战友再触雷,就坚决不让靠近。这时,高地上的各种敌火器吼叫着,我主攻分队很快就要发起冲锋。安忠文想,若再调工兵或送排雷器材上来,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竭尽全力,强忍疼痛,横着身子向雷场滚去。刚滚出五六米远,几块弹片飞来击中了他的头部和右手掌。他在晕眩中继续滚进。连环雷爆炸了,他仍在顽强地向前滚进。一直滚进了13米,安忠文用身体引爆了一枚枚地雷,打开了通路,自己却昏倒在血泊中。
战友们踏着安忠文滚出的13米血路,向高地奋勇冲去。在助攻方向担任主攻的九十三团九连,奋勇向10号高地与12号高地之间的4个小高地发起冲击。他们只用1个多小时,就连续攻占了3个高地。
战后,中央军委授予安忠文“战斗英雄”称号
感人的故事太多,只要你有机会走到麻栗坡,走到老山,你就会听到无数的英雄故事,去吧……
英烈们,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的战友永远怀念你!
所有英烈和老兵们,你们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向你们致敬!
撰文:赵鸥
摄影:赵鸥 李永弟 谭文军 吕贤琼
攀枝花市网络摄影协会 攀枝花艺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