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公共文化服务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发布时间:2020/7/21 10:32:56 浏览:787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本报记者 岳蕾娅   
7月16日9时,家住湖光小区的66岁的舞蹈爱好者范桂梅打开手机,点开市文化馆的“在线课堂”网络教学视频,学习民族舞蹈。
城市的另一角,市民周冰到市图书馆看书,安静的角落里,她慢慢翻阅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周冰说,只要有空余时间,她都会去图书馆看书,遇到喜欢的书籍还会借回家阅读。

在走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文化小康必不可少。范桂梅、周冰只是这个城市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代表,近年来,我市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为全面小康筑牢文化根基。

自2018年4月我市成功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建成开放面积6.02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89.81平方米,居全省第四。市、县(区)图书馆和文化馆设置率100%,市、县(区)两级6个图书馆5个达到部颁三级标准、达标率83.3%,6个文化馆均达到部颁三级标准。新建或改扩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2个,加强了群众文化活动、图书阅览、综合培训、数字化文化服务、展览展示等文化功能,建成了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设施。
刚刚落下帷幕的首届“三线文化周”让市民再一次重温三线建设时期的峥嵘岁月,深刻地领悟了“三线精神”的内涵。

“重走矿山路,体验背水小道,我切实感受到了当年建设者的不容易,作为新一辈建设者,我们要继续发扬‘三线精神’,为实现攀枝花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市民周双玲说。
攀枝花是国家三线建设的成功缩影和光辉典范,孕育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这是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攀枝花的城市之魂。

我市大力传承弘扬“三线精神”,将之与公共文化服务结合起来,积极规划建设三线文化广场、成昆铁路建设英雄纪念碑等标志性建筑;着力打造三线建设干部学院、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大田会议纪念馆、攀钢生产车间等一批教学基地;实施三线建设博物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成“兰尖故事”、河门口“习风园”等一批微型博物馆;加快建设“渡口记忆”三线文化特色街区和河门口三线文化教育产业园,留存好三线建设文化记忆。通过无形的精神连接推动有形的场馆建设,“三线文化”场馆逐步形成体系,让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特色鲜明、持续提档升级。

来源:非钒钛度客户端

编辑:攀西商界网新闻资讯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