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策资助>>守护绿水青山 厚植生态底色

守护绿水青山 厚植生态底色

发布时间:2020/8/18 9:26:43 浏览:508
[摘要]守护绿水青山 厚植生态底色——攀枝花大力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

西佛山景区蓝花楹盛开。(图片来源:云上攀枝花)

  □本报记者 周翼

8月15日,经过一场雨水洗礼,东区马坎森林公园内新补栽的凤凰树显得愈发郁郁葱葱。这片火烧迹地森林植被,是攀枝花治理金沙江干热河谷脆弱生态环境的案例之一。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15年来,攀枝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动诠释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一幅新时代的绿色画卷正在恢弘铺展!

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被纳入攀枝花2020年十大类民生实事。“哪里种、种什么、怎么种、谁来种?是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工作中,需要解决的4个关键问题。”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2012年以来,我市整合各类生态建设资金5.5亿元,在金沙江中心城区段、大河流域、安宁河流域开展生态治理5.4万亩,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攀枝花的绿水青山。

构筑绿色屏障

攀枝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土壤松散贫瘠,气候干旱缺水,坡度大难以保持水土,植被恢复困难重重。

走进仁和区棉沙湾的山坡,这里是仁和区视野区5个治理点位之一,新栽种的200多亩绿植,在雨水的滋润下冒出新绿。

“这是治理前的卫星地图,看上去枯黄一片,和周围的景色格格不入。”市林业局生态科高级工程师叶光志点开手机里的图片说,以前这一带引进种植了大量五色梅,野蛮生长致使其他植物难以存活,加之分泌的芳香物易引发火灾,景观效果差。

2018年,汲取先前的经验教训,仁和区铲除漫山遍野的五色梅,培育种植了清香木、凤凰木、三角梅等耐旱树种苗木,有效提高了植被恢复成效,丰富了区域生物多样性,促进城郊视野区生态系统向稳发展。

类似的治理还有很多。针对干热河谷区水热严重失调,蒸发量大,降雨量小,且山高坡陡、土层瘠薄,施工难度大的特点,攀枝花按照“适地、适树、适技术”的原则,采取林业措施与水利灌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的模式,在城镇视野区、江河和道路廊道等重要区域和地段,开展山体治理、土地改造、植被恢复、景观打造等与生态产业相结合的试验示范工程。

青山环绿水,碧绿满城郭。通过大规模造林,“染绿”了东区马坎、米易龙爪山、盐边橄榄坡等地。“2016年10月,攀枝花市被中国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攀枝花森林覆盖率达61.99%,森林覆盖面积全省第二。”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逐绿”之路任重道远,接下来还将在仁和区路歇桥、鸡公营、渡仁西线、棉沙湾等视野区持续植树造林,构建绿色屏障,守护美丽家园。

建起森林公园

守住了绿水青山,如何换来金山银山?8月16日,西区西佛山景区原来的工业废弃物堆场上,一个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的观赏性苗圃逐渐成型。

从曾经的“堆煤山”和矿山迹地,到如今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景区,石漠化严重的西佛山重披绿装,成为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示范项目。漫步景区,花卉、树木散发清香,凉亭、座椅等休闲设施一应俱全,新铺的水泥路盘山而上,如同置身一座城郊森林公园。

变化背后,得益于攀枝花提出的“两江三河十区四类型多方式”的总体规划布局。叶光志介绍,干热河谷区被划分成10个治理区,采用生态保育、提质改造、工程造林、矿山迹地修复等4种治理方式,结合多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进行生态恢复与治理。

“背土上山,打井取水,分段进行治理。”西区林业局林业专家夏世斌说,平均厚度近3米的填土,一口深度200米的深井,为西佛山重披绿装打好了根基。近年来,西佛山景区“背土上山”近500万立方米,改造工矿废弃场地和石漠化土地3500余亩,栽种包括蓝花楹、凤凰木、三角梅在内的各种花卉、树木等 2000多亩。

景美了,游玩的人也增多了。“环境好起来以后,这里就如同攀枝花避暑消夏的后花园,每年夏天都能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戏水纳凉。”西佛山水上乐园负责人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