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关注>>“实名举报中国人寿造假”舆情观察:保

“实名举报中国人寿造假”舆情观察:保险市场乱象被推向风口浪尖

发布时间:2021/3/2 18:39:49 浏览:1223
[摘要]“实名举报中国人寿造假”舆情观察:保险市场乱象被推向风口浪尖

舆情综述

  近日,一则网络实名举报,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黑龙江嫩江支公司推向微博热搜榜。举报人称,自己作为该公司16年的老员工,反映公司领导存在保费造假,“长险短做”骗保,套取公司费用、奖金谋取私利等问题。

  舆情发酵后,被举报者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了回应,称该女员工在网络平台上所说关于他本人的问题不存在。其表示,之前和该员工曾因工作问题存在矛盾,该员工所说的经营上不妥当的问题,当地银保监局也有相关处理,“现在她的行为侵犯了我个人权益,我准备起诉她”。

  中国人寿作出回应:该公司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支公司前员工张某某通过自媒体进行网络实名举报。公司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门调查组赶赴当地开展全面调查。

  之后,中国银保监会也表示高度重视,要求黑龙江银保监局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展开调查。前期,针对举报人反映的问题,黑龙江银保监局黑河分局对中国人寿黑河市嫩江支公司依法进行核查,对已查实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作出了行政处罚。

  下一步,黑龙江银保监局将举一反三,把核实信访举报与查处违法违规结合起来,全面排查中国人寿黑龙江省辖内相关业务,并根据查实的情况,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同时,中国银保监会责成中国人寿总公司深入核查问题线索,全面自查,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目前,中国人寿已作出具体安排,正在加紧开展有关工作。

  可以看出,举报发生后,相关方面均进行了回应,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么,举报内容是否属实,有待官方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保险行业市场乱象频发,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此舆情或许可以敲响警钟,倒逼行业乱象的整治。

  领导遭前员工举报引关注

  近些年,网络公开举报引轰动事例屡见不鲜,成为民众“维权”的一种重要渠道。然而,由于举报内容均是一家之言,加之对事实掌握不实,极易造成“舆情反转”等侵权事件。此次,一名自称工作16年的前员工,实名举报公司领导相关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当日,相关词条阅读数接近6亿次,讨论次数超过3万。

  据了解,被举报人曾因虚列费用被银保监部门警告并罚款,其在去年已经不是嫩江支公司的负责人;举报人张某某于2003年入职,一直负责个险部财务报账和综合管理,直到2019年被单位开除。

  2020年,张某某因名誉权纠纷与该公司对簿公堂。法院审理认为,张某某发表文章的行为属于公民行使申诉控告的权利,且所陈述的三项违法违纪内容,被查实了虚列费用一项,所以张某某并没有造成对中国人寿黑河分公司名誉权的侵犯,驳回该分公司诉讼请求。随后,黑河分公司提起上诉,在审理过程中,公司又因“没有上诉的必要”撤回上诉。

  事实上,张某某与该公司的“纠葛”由来已久。在长达3年时间里,其曾向黑龙江银保监局、黑河银保监分局、嫩江市纪检委等部门实名举报了公司负责人的相关问题,但都没此次关注度高。

  据悉,该女员工举报信中指出三大问题:一是嫩江公司领导保费造假,骗保套钱谋取私利;二是嫩江公司领导窃取客户资料,增员造假套钱假公济私;三是嫩江公司领导虚列费用,造假套钱中饱私囊。

  记者注意到,2月28日,张某某在个人微博上表示,目前已与中国人寿总公司纪委调查组人员谈过话。有媒体记者尝试多次联系其本人,但未收到回复。被举报人电话也处于呼叫转移状态。

  诸多网友留言表示,将时刻关注事态进展,希望尽快公布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

  保险行业乱象亟需整治

  网络举报事件将保险行业存在的乱象暴露了出来。一方面是虚列费用、虚假承保等问题,涉及贪污腐败;一方面是以传销形式发展团队,使群众上当受骗、蒙受经济损失。

  据媒体报道,近日,平安保险某分支机构同样被前员工举报,具体内容包括虚假招聘、虚假面谈、违规组建主力团队、低龄违规上岗、虚假召开经管会、虚假产说会、强制购买开门红产品等。对此,平安保险方面对媒体表示,该举报发生在2020年,该公司高度重视举报内容,当时已第一时间开展调查核实,并已对相关涉事责任人按照公司制度做出开除等处理措施。

  为何保险行业会暴露出如此多的问题?多位保险从业者向记者坦言,该行业并非什么人都能胜任,要做出业绩,必须要与客户建立信任感,通俗来说就是给客户“洗脑”“打气”,将险种各项优势充分展现给客户,以获得认同。当然,奖金都是与业绩挂钩的,业绩好了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自己也就多赚一些。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若一些公司单纯追寻经济利益,大肆推销保险产品,容易产生宣传与实际不符,客户感觉被“套路”的情况。同时,公司虚假增员、虚假业务、虚假报销等现象极易发生。

  记者梳理发现,一直以来,保险公司在业务经营中都存在“五虚”问题,即虚列费用(不据实列支各项经营管理费用)、虚假承保(编制虚假保险合同承保虚构或虚增保险标的)、虚假退保(以未收到保费或编造保险标的风险状况发生变化等为由,对已生效保单进行虚假批改、退保或注销)、虚假理赔(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和虚挂保费(通过虚挂应收保费方式,在未收到或未全额收到保费情况下出具保单,或将已收到保费挪作他用的情况)。

  据此前媒体报道,2020年,按照处罚金额排序,寿险公司年度前五大违法违规事由为:编制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欺骗投保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费率。

  对此,如何完善制度,从根源上制止乱象的发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2020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促进人身保险业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专家表示,提供丰富优质人身保险产品迫在眉睫。银保监也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坚决整治行业顽疾和市场乱象,推动人身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民主与法治网

审核:熊毅燊

编辑:攀西商界网新闻资讯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