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头头是道
---四川攀枝花仁和街社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侧记
“你看嘛!这根大梁是刚换上的,现在维修后,我再也不担心厕所房顶垮塌压死人的事情发生了。”王泽方站在维修一新的公共厕所前,面带笑容这样说。
65岁的王泽方是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镇仁和街邮电局对面的老住户,他所说的老公共厕所换大梁,并维修一新的事情,曾经是1个月前仁和街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在义务安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如今已经得到妥善解决。该社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中,社区党委组织有力,党员积极带头参与,各项工作开展得“头头是道”。
学习,多种方式“无人掉队”
“我人虽然在生病,但党内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是知道的。我枕头下还有唐书记亲自送来的书呢!”党员周仲文谈起“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的事情,说得明白,一点也不含糊。6月7日,社区党委书记唐应萍得知他生病后,在上门慰问的同时,便把“两学一做”的相关资料“送学上门”。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该社区抓住这个前提条件,在工作中,创新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在“学”上“无人掉队”。
针对残疾党员、困难党员等特殊党员的学习问题,做到“送书上门,专人辅导,应学尽学”。针对外出务工党员,将学习内容与要求转发至流动党员QQ群,社区微博、微信上,让在外务工党员也能方便的参与学习。每周五下午,能到支部学习的党员,都参与规定的“集中学习”。
“我才找到工作,之前党支部领导多次关心我工作的问题,现在终于解决好了。这几天晚上,睡觉前我一般都要看一两页党章的书,虽记不住原文,但是还是有新的领悟的。”43岁的党员向香驰这样说。他现在帮人开车,工作很累,但也按要求在认真学习。
如何让少有时间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不耽搁“集体学”的课程,社区党委想了个好办法: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党员远距离参加活动;发微信、拍微视频,党员事后补充学。“我在成都打工,看到支部的微视频,我很感动。支部快递的书,我也已收到了,我要好好学,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认真学好。”流动党员小吴在微信语音里这样说。

关爱,党组织用心显“真情”
作为城市社区的党组织,该社区一直把“服务”二字牢记心间,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让这个改制企业特别多的社区居民真切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昨天,我才吃完社区陈主任送来的粽子。社区的粽子特别香,比我老家达州的好吃多了。社区领导想得很周到,让我这个无儿无女的在端午节吃上了粽子,我很开心!”65岁的张清竹感激地说。他系孤寡老人,也没住房,吃低保,租房住,是社区的困难户。但在端午前,社区党委组织了“包粽子送粽子”这一活动,很得人心。
“我们包的粽子里面,有红枣、鲜肉、火腿、花生,十多个人干了一天,送给困难群众,他们吃着高兴,我们心里也高兴。”70岁的老党员伍水生参与了这次包粽子的义务活动,谈起初衷,他还补充说:“党组织不能丢下困难群众,他们的日子过得不好,党组织和党员脸上就无光彩。如何包好粽子,我们是认真讨论过的。”
社区党委如何凝聚人心?该社区抓住机遇搞的“包粽子送粽子”活动,以此践行“两学一做”,成效很好。
据悉,该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已经开始试运作,社区的老人们可以来喝茶、打牌、下棋,中午还可以在伙食团吃饭,还有8个房间可供休息,均可享受低偿服务,玩上一天不嫌闷。
“社区工作要紧紧依靠群众,社会稳定是大事。党内要关怀,群众也要关心、关爱。否则,社区工作就难以开展,因为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是有一把称来称量的。”唐应萍这样说。
抓安全,党员“火眼金睛”预警早
“如果不是及时发现,这个堡坎说不定就会发生压死人的事情!”蔬菜公司里面的住户老范说。
5月21日中午,大风大雨很是煞人。60岁的党员罗杰刚出门看有无大树吹倒,没想到刚出门就看见大梯步中间那一段有一个地方的堡坎,因日晒久了,突然遇大雨浸泡,已经开始垮塌。他马上打电话给社区书记、主任,半小时内,那儿就拉上了警戒线,写明了标志提醒牌,老罗还在路口自告奋勇地当上了“警戒员”。
“走这条路上学的学生有二三十人,不及时警示不行哦!万一走到中间,突然遇上垮塌,那就会出大事儿哦!”老罗谈起那天当“警戒员”的事,还记忆犹新。
这位老党员,头发花白,但“党心鲜红”,他于去年带领3名老党员,还成功扑灭了家属楼后可能引发山火的火苗,疏通了堵了一个多月的家属楼下水道。
“在该社区,像这样的党员还很多,他们都把安全放在心上,时时刻刻都有一双‘义务眼睛’帮我们预警,社区党委和群众,都是有目共睹的。”社区党委委员刘美束这样说。
“再过一会,食品公司改制企业家属楼前的下水道就疏通了,今天工人们正在忙着和几个党员志愿者干活。汛期来临,党员李大娘发现的这一问题,没等多久就解决好了。”社区网格员吴艳华说。
据悉,今年上半年以来,靠着党员“火眼金睛”来提前预警,该社区已经成功处置了可能引发火灾、山体滑坡、房屋和道路垮塌等各类安全隐患6件。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我们的党员将‘火眼金睛’常态化,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社区的安全工作,将更有保障。”社区主任陈洋介绍说。
作者: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委组织部 滕德银
136—8428--3401
2016.6.17
请扫描攀西商界网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两学一做”头头是道
---四川攀枝花仁和街社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侧记
“你看嘛!这根大梁是刚换上的,现在维修后,我再也不担心厕所房顶垮塌压死人的事情发生了。”王泽方站在维修一新的公共厕所前,面带笑容这样说。
65岁的王泽方是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镇仁和街邮电局对面的老住户,他所说的老公共厕所换大梁,并维修一新的事情,曾经是1个月前仁和街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在义务安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如今已经得到妥善解决。该社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中,社区党委组织有力,党员积极带头参与,各项工作开展得“头头是道”。
学习,多种方式“无人掉队”
“我人虽然在生病,但党内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是知道的。我枕头下还有唐书记亲自送来的书呢!”党员周仲文谈起“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的事情,说得明白,一点也不含糊。6月7日,社区党委书记唐应萍得知他生病后,在上门慰问的同时,便把“两学一做”的相关资料“送学上门”。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该社区抓住这个前提条件,在工作中,创新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在“学”上“无人掉队”。
针对残疾党员、困难党员等特殊党员的学习问题,做到“送书上门,专人辅导,应学尽学”。针对外出务工党员,将学习内容与要求转发至流动党员QQ群,社区微博、微信上,让在外务工党员也能方便的参与学习。每周五下午,能到支部学习的党员,都参与规定的“集中学习”。
“我才找到工作,之前党支部领导多次关心我工作的问题,现在终于解决好了。这几天晚上,睡觉前我一般都要看一两页党章的书,虽记不住原文,但是还是有新的领悟的。”43岁的党员向香驰这样说。他现在帮人开车,工作很累,但也按要求在认真学习。
如何让少有时间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不耽搁“集体学”的课程,社区党委想了个好办法: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党员远距离参加活动;发微信、拍微视频,党员事后补充学。“我在成都打工,看到支部的微视频,我很感动。支部快递的书,我也已收到了,我要好好学,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认真学好。”流动党员小吴在微信语音里这样说。
关爱,党组织用心显“真情”
作为城市社区的党组织,该社区一直把“服务”二字牢记心间,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让这个改制企业特别多的社区居民真切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昨天,我才吃完社区陈主任送来的粽子。社区的粽子特别香,比我老家达州的好吃多了。社区领导想得很周到,让我这个无儿无女的在端午节吃上了粽子,我很开心!”65岁的张清竹感激地说。他系孤寡老人,也没住房,吃低保,租房住,是社区的困难户。但在端午前,社区党委组织了“包粽子送粽子”这一活动,很得人心。
“我们包的粽子里面,有红枣、鲜肉、火腿、花生,十多个人干了一天,送给困难群众,他们吃着高兴,我们心里也高兴。”70岁的老党员伍水生参与了这次包粽子的义务活动,谈起初衷,他还补充说:“党组织不能丢下困难群众,他们的日子过得不好,党组织和党员脸上就无光彩。如何包好粽子,我们是认真讨论过的。”
社区党委如何凝聚人心?该社区抓住机遇搞的“包粽子送粽子”活动,以此践行“两学一做”,成效很好。
据悉,该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已经开始试运作,社区的老人们可以来喝茶、打牌、下棋,中午还可以在伙食团吃饭,还有8个房间可供休息,均可享受低偿服务,玩上一天不嫌闷。
“社区工作要紧紧依靠群众,社会稳定是大事。党内要关怀,群众也要关心、关爱。否则,社区工作就难以开展,因为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是有一把称来称量的。”唐应萍这样说。
抓安全,党员“火眼金睛”预警早
“如果不是及时发现,这个堡坎说不定就会发生压死人的事情!”蔬菜公司里面的住户老范说。
5月21日中午,大风大雨很是煞人。60岁的党员罗杰刚出门看有无大树吹倒,没想到刚出门就看见大梯步中间那一段有一个地方的堡坎,因日晒久了,突然遇大雨浸泡,已经开始垮塌。他马上打电话给社区书记、主任,半小时内,那儿就拉上了警戒线,写明了标志提醒牌,老罗还在路口自告奋勇地当上了“警戒员”。
“走这条路上学的学生有二三十人,不及时警示不行哦!万一走到中间,突然遇上垮塌,那就会出大事儿哦!”老罗谈起那天当“警戒员”的事,还记忆犹新。
这位老党员,头发花白,但“党心鲜红”,他于去年带领3名老党员,还成功扑灭了家属楼后可能引发山火的火苗,疏通了堵了一个多月的家属楼下水道。
“在该社区,像这样的党员还很多,他们都把安全放在心上,时时刻刻都有一双‘义务眼睛’帮我们预警,社区党委和群众,都是有目共睹的。”社区党委委员刘美束这样说。
“再过一会,食品公司改制企业家属楼前的下水道就疏通了,今天工人们正在忙着和几个党员志愿者干活。汛期来临,党员李大娘发现的这一问题,没等多久就解决好了。”社区网格员吴艳华说。
据悉,今年上半年以来,靠着党员“火眼金睛”来提前预警,该社区已经成功处置了可能引发火灾、山体滑坡、房屋和道路垮塌等各类安全隐患6件。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我们的党员将‘火眼金睛’常态化,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社区的安全工作,将更有保障。”社区主任陈洋介绍说。
作者: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委组织部 滕德银
136—8428--3401
2016.6.17
请扫描攀西商界网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