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三峡种子”,开攀枝花乡村振兴之花——攀枝花市乡村振兴局组队赴宜宾市考察学习“三峡种子基金”运行和“万企兴万村”工作
发布时间:2023/2/24 18:18:59 浏览:1630
[摘要]引“三峡种子”,开攀枝花乡村振兴之花——攀枝花市乡村振兴局组队赴宜宾市考察学习“三峡种子基金”运行和“万企兴万村”工作

攀西商界网报道(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攀枝花市分会黄颖 供稿)2月22日至23日,攀枝花市乡村振兴局、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攀枝花市分会组织有关人员赴宜宾市考察学习“三峡种子基金”运行和“万企兴万村”工作经验。

考察学习活动由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攀枝花市分会会长黄颖带队,攀枝花市工商联(总商会)及直属市建材家居设计装饰行业商会,市女企业家联谊会,相关企业负责同志,仁和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福田镇分管乡村振兴工作负责同志,仁和区福田镇金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裕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盐边县红格镇联合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工作委员会主任参加。



考察学习团队先后深入叙州区安边镇大滩村、瑞莲村和项目地叙州区九彩虹生态农业公司,实地考察了“三峡种子基金”的具体操作流程,并与宜宾市有关单位人员在宜宾市委党校召开“三峡种子基金”项目座谈会。

据了解,四川省宜宾市是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大市,涉及移民近6万人,其中近3万农村移民全部在市内安置,共涉及全市7个区(县)、35个乡镇(街道办)、204个村(社区)。由于移民数量大、涉及面广,以及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强有力的工业经济支撑,移民后续发展难度很大,要实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三峡集团便与宜宾市合作创立并推行了“三峡种子基金”社会扶贫项目,通过在受援村设立“三峡种子基金”项目,帮助贫困户发展短、平、快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基金采取“小额、低息、滚动”运作方式,实现保值微增值和良性循环,促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

随后,攀枝花与宜宾两市工商联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学习“万企兴万村”工作经验。大家纷纷表示,回去后要结合实际借鉴和探索,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成效。
审核:熊毅
编辑:攀西商界网新闻资讯中心
攀西商界网报道(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攀枝花市分会黄颖 供稿)2月22日至23日,攀枝花市乡村振兴局、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攀枝花市分会组织有关人员赴宜宾市考察学习“三峡种子基金”运行和“万企兴万村”工作经验。
考察学习活动由四川省扶贫基金会攀枝花市分会会长黄颖带队,攀枝花市工商联(总商会)及直属市建材家居设计装饰行业商会,市女企业家联谊会,相关企业负责同志,仁和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福田镇分管乡村振兴工作负责同志,仁和区福田镇金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裕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盐边县红格镇联合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工作委员会主任参加。
考察学习团队先后深入叙州区安边镇大滩村、瑞莲村和项目地叙州区九彩虹生态农业公司,实地考察了“三峡种子基金”的具体操作流程,并与宜宾市有关单位人员在宜宾市委党校召开“三峡种子基金”项目座谈会。
据了解,四川省宜宾市是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大市,涉及移民近6万人,其中近3万农村移民全部在市内安置,共涉及全市7个区(县)、35个乡镇(街道办)、204个村(社区)。由于移民数量大、涉及面广,以及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强有力的工业经济支撑,移民后续发展难度很大,要实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三峡集团便与宜宾市合作创立并推行了“三峡种子基金”社会扶贫项目,通过在受援村设立“三峡种子基金”项目,帮助贫困户发展短、平、快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基金采取“小额、低息、滚动”运作方式,实现保值微增值和良性循环,促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
随后,攀枝花与宜宾两市工商联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学习“万企兴万村”工作经验。大家纷纷表示,回去后要结合实际借鉴和探索,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成效。
审核:熊毅
编辑:攀西商界网新闻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