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姐妹花
——米易县草场乡回乡大学生曾金平、曾金燕创业纪实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
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13年前,一首由陈涛作词,王晓峰作曲,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朴实无华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直指下岗再就业人员的心灵。下岗失业人员面对未来是那么的茫然,恐惧,还有一份卸不掉的责任......
今天,互联网+,改变了一个群体的命运......
2015年6月6日,攀枝花市首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在米易县攀莲镇贤家村成立;6月19日,米易县出台《米易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试行)》。短短的时间,米易县做电商的有当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无数的创业者绘就了一幅壮丽的电商创业画卷。

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乡13社的回乡大学生曾金平、曾金燕姐妹,看看她们做微商创业。
一部手机打天下
绿油油的山,绿油油的水,米易的女儿,姐妹俩最美。
曾金平、曾金燕姐妹俩出生在米易县草场乡顶针村13社,自幼聪敏贤惠,人又长得很漂亮,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2003年,曾金平从攀枝花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受聘到米易县人民医院工作。4年后,考上了米易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当上了一名协警。7年后,希望自己创一番事业的曾金平从110指挥中心选择了辞职创业,先是来到昆明做消防设备生意,后因照料家庭又回到了家乡米易。
仅仅小一岁多的妹妹曾金燕,2007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开了一家服装店。“大包小包进货,换季压货;生意好时房东就涨房租,除了房租费、水电费,几乎所剩无几。”妹妹曾金燕道出开实体店的辛酸。
一个偶然的机会,姐妹俩听朋友说做电商。凭借女孩子天生爱美的秉性,用手机将家乡的枇杷、芒果等水果图片、小视频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刚开始,朋友圈只是转发而已,也没有想到做生意。”曾金平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攀枝花市打造开放型城市以及米易县加大对外宣传,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米易旅游度假、过冬,米易的特色农产品尤其是特色水果随游客走向了全国各地。
朋友圈不时有人发信息给姐妹俩,希望通过她们能够买到一些地道的枇杷、芒果、石榴等米易特色水果。

刚开始,订货量还是比较少,姐妹俩只是到米易的水果商贩处采购,后来朋友圈买水果的人越来越多,俩姐妹敏锐地意识到了商机来临,做起了微商。
2015年11月至16年1月,姐妹俩仅用微信就为米易农民销售枇杷5000多公斤,创销售收入15余万元。
周云华,是米易县草场乡枇杷协会副会长,他告诉记者:“米易今年90%的枇杷都是靠电商卖掉的。”
靠品质赢市场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米易县草场乡顶针村两岔河水库金光粼粼。姐妹俩还在枇杷树上采摘枇杷。
在当地,枇杷分为特级果、大果、次果,特级果或大果是当地人称为最好的果子,个头大、味道甜,口感好,当然价钱也比一般的次果贵。姐妹俩为创立自己的品牌专挑特级果或大果采收。
当地果农也非常喜欢她们姐妹俩,亲切称呼“曾大、曾二”。天黑了,饿了,就在果农家吃饭。一箱水果几十斤重,没有搬运工,姐妹俩就自己搬运上车。“疲惫的时候,多希望身边有一个帮手。”妹妹曾金燕感叹地说,“结果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万能的人。”

“我们情愿将好果子卖给她们。”接过姐妹俩递交的厚厚一扎人民币,正在一边数钱的果农说。
另一位果农说,早些时候,有的商贩为了一己私利,把特级果或大果装在最上面一层,下面就用次果装箱,收货人一般都不会翻箱验货,将次果当特级果或大果卖。她们姐妹俩做人很老实,装箱的果子全都是一样的大小,也出得起价钱。
现在,互联网发达了,农民也用上了宽带、电脑,可以把在地头采摘特级果或大果、装箱的视频直接在微信上发给客户。真正实现了产需信息对接。

“每一颗特级果或大果都是我们亲自挑选、每一箱水果都是我们亲自装箱。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的大小,我们卖的价钱还比别人还便宜。”妹妹曾金燕告诉记者。

2016年,临近春节,姐妹俩正在快递公司门口发快递,手里还捏着一扎厚厚的订单!
今天,面对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有一大批人将面临新的选择:
“我不能随波浮沉,
为了我致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
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记者在米易县供销社副主任梁英的陪同下来到米易县电子商务大楼,在欢快的《从头再来》歌声中,记者感受到了攀枝花市米易县电子商务的勃勃生机!
微商姐妹花
——米易县草场乡回乡大学生曾金平、曾金燕创业纪实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
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13年前,一首由陈涛作词,王晓峰作曲,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朴实无华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直指下岗再就业人员的心灵。下岗失业人员面对未来是那么的茫然,恐惧,还有一份卸不掉的责任......
今天,互联网+,改变了一个群体的命运......
2015年6月6日,攀枝花市首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在米易县攀莲镇贤家村成立;6月19日,米易县出台《米易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试行)》。短短的时间,米易县做电商的有当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无数的创业者绘就了一幅壮丽的电商创业画卷。
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乡13社的回乡大学生曾金平、曾金燕姐妹,看看她们做微商创业。
一部手机打天下
绿油油的山,绿油油的水,米易的女儿,姐妹俩最美。
曾金平、曾金燕姐妹俩出生在米易县草场乡顶针村13社,自幼聪敏贤惠,人又长得很漂亮,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2003年,曾金平从攀枝花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受聘到米易县人民医院工作。4年后,考上了米易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当上了一名协警。7年后,希望自己创一番事业的曾金平从110指挥中心选择了辞职创业,先是来到昆明做消防设备生意,后因照料家庭又回到了家乡米易。
仅仅小一岁多的妹妹曾金燕,2007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开了一家服装店。“大包小包进货,换季压货;生意好时房东就涨房租,除了房租费、水电费,几乎所剩无几。”妹妹曾金燕道出开实体店的辛酸。
一个偶然的机会,姐妹俩听朋友说做电商。凭借女孩子天生爱美的秉性,用手机将家乡的枇杷、芒果等水果图片、小视频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刚开始,朋友圈只是转发而已,也没有想到做生意。”曾金平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攀枝花市打造开放型城市以及米易县加大对外宣传,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米易旅游度假、过冬,米易的特色农产品尤其是特色水果随游客走向了全国各地。
朋友圈不时有人发信息给姐妹俩,希望通过她们能够买到一些地道的枇杷、芒果、石榴等米易特色水果。
刚开始,订货量还是比较少,姐妹俩只是到米易的水果商贩处采购,后来朋友圈买水果的人越来越多,俩姐妹敏锐地意识到了商机来临,做起了微商。
2015年11月至16年1月,姐妹俩仅用微信就为米易农民销售枇杷5000多公斤,创销售收入15余万元。
周云华,是米易县草场乡枇杷协会副会长,他告诉记者:“米易今年90%的枇杷都是靠电商卖掉的。”
靠品质赢市场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米易县草场乡顶针村两岔河水库金光粼粼。姐妹俩还在枇杷树上采摘枇杷。
在当地,枇杷分为特级果、大果、次果,特级果或大果是当地人称为最好的果子,个头大、味道甜,口感好,当然价钱也比一般的次果贵。姐妹俩为创立自己的品牌专挑特级果或大果采收。
当地果农也非常喜欢她们姐妹俩,亲切称呼“曾大、曾二”。天黑了,饿了,就在果农家吃饭。一箱水果几十斤重,没有搬运工,姐妹俩就自己搬运上车。“疲惫的时候,多希望身边有一个帮手。”妹妹曾金燕感叹地说,“结果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万能的人。”
“我们情愿将好果子卖给她们。”接过姐妹俩递交的厚厚一扎人民币,正在一边数钱的果农说。
另一位果农说,早些时候,有的商贩为了一己私利,把特级果或大果装在最上面一层,下面就用次果装箱,收货人一般都不会翻箱验货,将次果当特级果或大果卖。她们姐妹俩做人很老实,装箱的果子全都是一样的大小,也出得起价钱。
现在,互联网发达了,农民也用上了宽带、电脑,可以把在地头采摘特级果或大果、装箱的视频直接在微信上发给客户。真正实现了产需信息对接。
“每一颗特级果或大果都是我们亲自挑选、每一箱水果都是我们亲自装箱。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的大小,我们卖的价钱还比别人还便宜。”妹妹曾金燕告诉记者。
2016年,临近春节,姐妹俩正在快递公司门口发快递,手里还捏着一扎厚厚的订单!
今天,面对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有一大批人将面临新的选择:
“我不能随波浮沉,
为了我致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
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记者在米易县供销社副主任梁英的陪同下来到米易县电子商务大楼,在欢快的《从头再来》歌声中,记者感受到了攀枝花市米易县电子商务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