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搜索关键词,查询您需要的商家、店铺信息。

查找新话题

更多精彩话题、回复请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参与讨论破译仁和大河中学的成功密码

avatar

2016/5/30 20:51:38

破译仁和大河中学的成功密码
2016-05-30 张新黎 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校 目前大河中学高考成绩已连续十二年稳居我市各区县第一名(全市第三名),近年来学校重本上线人数经常超过我市除两所省一级示范高中以外其它所有高中学校重本上线人数的总和。大河中学已然是我市高中教育的一张新名片,区县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全市学生最为向往的高中学校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译大河中学的成功密码吧!
1
学校发展历史沿革
攀枝花市大河中学创建于1965年,与攀枝花市同龄。学校身处攀西大裂谷,位于川滇交界处的仁和区。这里四季阳光明媚,气候宜人。50余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50余载春华秋实,弦歌不辍。回首学校的办学历程,她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大河中学校全景俯瞰图
第一阶段 全市领先

1987年以前,大河中学是全市学生最为向往的高中学校之一, 教育教学质量全市领先。1982年李朝阳以攀枝花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为我市恢复高考以来敲开“清华大门”的第一人。1996年李朝阳从美国加州大学博士毕业以后,历任东芝(美国)资深光刻工程师、Intel(英特尔)资深高级工程师。2004年回国创立四川飞阳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LC光分路器芯片,将中国芯植入光通信网络中,2010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第二阶段 举步维艰

1987年至1997年,这十年是大河中学由盛而衰、深陷泥潭的十年。1987年原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市政府随之迁至炳草岗,形成了以炳草岗为中心的城区。市委、市政府决定重点打造攀枝花市第三中学(建校于1978年,时任大河中学校长的张蕴辉为三中第一任校长 ),在全市范围内选派管理人员和教师。1990年时任大河中学的校长朱德芬同志又被调至三中担任校长,大河中学的一大批优秀教师也被调至三中任教。加上学校当时自身管理的原因,昔日辉煌已去,且一度滑入低谷,深陷泥潭,连续多年专科上线人数徘徊在10人左右,甚至出现上线人数为“0”的尴尬局面。
第三阶段 强势崛起

1997年至今,大河中学逐步走出困境,并强势崛起!自2000年以来,大河中学虽屡次错失了创建“省二级示范性高中”的绝佳机会,却牢牢把握住了发展的机遇。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无数学子深深向往的求学殿堂,成为攀枝花教育的一张亮丽新名片。
2
学校现状
学校现占地面积133473.0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2857.32平方米,绿化面积43939.14平方米。学校倡导无处不在的文化渗透,以“大河气象,天地仁和”的办学理念为文化建设主题,营造高尚的文化氛围,浸润学生心灵,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学校有教学班107个(高中65个,初中42个),在校学生5550人。学校拥有一支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管理团队,校级领导5人,中层领导24人;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奉献、教书育人的教师团队,在职教职工405人,专任教师 379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5人。

大河中学局部图
3
崛起之路
1997年区委、区政府任命时年31岁的范志为学校的校长,并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学校开始走上了崛起之路,一路高歌猛进。

阳光的大河学子
(一)励精图治 重拾信心

由于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历经坎坷的大河中学已失去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凡有机会离开仁和读高中的学生都不会留在这里。学校教师人心涣散,对学校的发展前景持消极态度。面对这样的困局,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学校状况逐步好转。

01
强化管理
一是统一思想。
学校提出“我靠大河中学生存,大河中学靠我发展”的口号,引导干部职工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是领导率先垂范。
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工作思路,坚持“不与民争利”。在学校已有少部分教师高考质量奖能领到1万元以上的时候,校长的质量奖却只有800元。广大教职员工切身感受到奋斗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领导。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
虽然学校当时高中一个年级只有5-6个班,但是学校排除各方面的阻力,坚持每个层次均设置两个以上的班级,并安排不同教师任课,分层次比较、考核,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强化内部管理,加大了常规巡查力度,增强了教师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四是重拳过程管理。撤销了原有的年级组长,由中层以上得力干部直接管理,确保学校政令的畅通和执行。建立月考制度,规范成绩分析,确保过程的监管与掌控。
02
夯实师资
一是引进有高三经历的成熟教师。
1998年开始,由于国有企业的不景气,企业学校教师待遇降低,学校教师开始外流。学校看准时机,争取到区委、区政府的特殊政策,开辟了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先后从十九冶、矿务局、攀钢和市内外引进了大批具有高三经历的优秀教师,并直接解决了引进教师的编制和职称问题。
二是从高校直接引进。
学校从2002年开始直接到高校选拔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是我市第一所由学校直接到高校选拔本科毕业生的基础教育学校。三是从初中选拔部分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到高中任教。四是大胆使用年轻教师。
03
稳定生源
为说服老百姓将子女留在大河中学就读高中,学校给全体行政领导划分了招生片区,领导们顶着烈日,走乡串户,深入学生家里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领导们的真诚和执着终于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不少学生留在了大河中学就读高中。1998年,邹一沙同学考入清华大学,2004年李志远同学考入北京大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04
改善条件
随着学校管理的日益规范,生源的逐步稳定,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区内学生就读大河中学高中的愿望强烈,学校规模急剧扩大。现有的教学设施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学生。从1999年开始,政府和学校开始思考扩建或迁址重建的问题。2002年6月,仁和区委、区政府撤销沙沟中学并入大河中学;同年9月,大河中学高中部迁入现址(沙沟中学原址),学校按“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标准修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高位求进 走向辉煌

2008年4月范志同志调任仁和区教育局担任局长,区委、区政府任命沙中前同志为校长。2008年高考,学校本科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200人大关,达到211人。当时市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大河中学到底还能走多远?”、“大河中学的本科上线人数什么时候才能突破300人?”勇于进取的大河人用成绩做出了回答:

大河中学2011年—2015年高考上线统计

截至目前为止,学校高考成绩已连续12年稳居区县第一名(全市第三名)。成绩的背后,是全体大河人的努力拼搏和艰辛付出,也凝聚着大河人的智慧,彰显着大河人的豪情。
1.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创业难,守业更难。”学校并未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居安思危,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一优势长期保持下去。“莫道雄关漫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8年学校提出了“二次创业”,规划出了学校的发展蓝图:2006年—2010年为粗犷式发展;2011年—2015年为特色式发展;2016年—2020年为内涵式发展。
2. 专注细节,精细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学校抓住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个关键环节,科学制定了“备课制度”、“命题制度”、“侯课制度”、“行政领导观课制度”、“成绩分析制度”、“周考制度”、“教学管理问卷制度”、“教师谈话制度”、“阶段备考制度”、“回头卷制度”和“知识记忆方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力争让各项制度和措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些举措曾一度在全市推广,且引领了我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迅猛发展。
3. 捆绑考核,实施奖励
为进一步做好“教育”这个民生工程,本着全区教育“一盘棋”的思想,2008年仁和区委、区政府在全市率先制定了《仁和区基础教育质量奖励办法》,以大河中学的高考出口为依据下拨奖金,并按比例进行高中、初中、小学分配。该方案为仁和区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区内各初中和小学都将大河中学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有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整体发展观。
4.量化考核,力促公平
2011年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讨论,学校制定了《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实施方案》。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和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公平和透明,极大地调动了全校教职工在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了基础。
“领导吃得亏”、“教师吃得苦”和“工作抓得实”是大河中学强势崛起的三大法宝。大河中学的领导在评职晋级和评优选先方面无任何特权,校级干部(除校长、书记外)均承担了高考科目的教学任务,但不参与骨干教师的评选。领导们的无私奉献深深打动了学校的教职员工,绝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中体现出令人难于自信的吃苦精神和执行力。在市内其它学校无法推进的工作,在大河中学总能顺利推进。学校领导班子求真务实,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特色发展,全面提高

2010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四川推行,学校领导班子深刻领会课改精神,敏锐地抓住了发展时机,科学地细化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了实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的目标,学校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经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办学特色,引起了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攀枝花日报》《教育导报》《中国教育报》和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等先后对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专题报道。
4
今日之大河
今日之大河,其行进之迅速,其承载也浩大。大河人从容面对教育新常态,“不拘常例,不违常情”,勇于突破“难区”,驱散“观念雾霾”,总体把握时局,在教育改革中“蹄疾而步稳”。

大河中学规划图
(一)学生发展,低进高出

学校因高考出口成绩远超中考入口成绩,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据市教科所统计,我校本科入围保持率一直在170%以上,为全市第一。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攀枝花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单位”。
(二)教师发展,名师辈出

特级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5人。课题研究成绩突出,2014年12月学校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生命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作业设计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等多个国家级课题获得立项,正式开题,学校多次承办市、区教研会。教师的论文赛课,屡获大奖。
(三)学校发展,硕果累累

一是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高考成绩连续12年稳居区县第一名(全市第三名)。
二是办学特色备受关注。学校的教学模式、管理风格、办学效益与特色受到各级各类媒体的高度关注,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三是学校文化建设独树一帜。学校已完成了融“大河气象,天地仁和”办学理念为一体的文化建设,初步实现了“文化治校”的方略。四是学校硬件设施、环境打造,堪称攀西一流。学校的规划布局、建筑风格、设备设施、环境打造,攀西一流,全省前列。五是学校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学校多次承办市区教育教学研讨会,泸州、凉山、攀枝花等20余所市内、外兄弟学校先后到我校观摩学习,充分起到了辐射周边的作用。
岁月铸就辉煌,历史昭示未来。站在新起点上的大河中学将以对教育理念的独特理解,以更加稳健的姿态,更加自豪的情怀,恪守“大河气象.天地仁和”的办学理念,践行“仁和 睿智”的校风。“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砺志笃行,自强不息,继续书写仁和教育新的辉煌。


请扫描攀西商界网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热门回复

人气话题
贪官外逃投资美国总表:真是触目惊心!!
2016-06-03 反腐政史 这是何等“壮观的队伍”!这些“阶下囚”在步入政坛、商...
72725次关注
揭开武松的死亡真相:惨遭重刑死于狱中
源:历史档案揭秘《水浒全传》中武松的故事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像“景阳冈武松...
16012次关注
中小学课外辅导全年吸金8000亿,“真教师”占比不到两成
澎湃新闻记者 吴玉蓉 发自北京2016-12-27 18:21 来源:澎湃新闻字号27日,中国...
3527次关注
我在攀钢这些年!(看哭多少人)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当人力资源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到...
3297次关注
请转到朋友圈!期末考、中考、高考生家长会感谢你的
来源:今日教育传媒  原标题:没有意外 就是成功——写给所有考生的家长们四...
3242次关注
西安一官员疯狂敛财12年:资产上亿 黄金600斤(图)
原标题:亿元资产,300公斤黄金。一个西安官员12年的疯狂贪腐敛财之路杨殿钟,...
3148次关注
军委机关的“总管家”又收了一栋楼
原标题:军委机关的“总管家”又收了一栋楼军改已经不是新话题了,但始终是件...
3031次关注
烟草专卖局清理53家驻京办:部分已是领导吃喝玩乐的行宫
石洪涛 兰琳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6-12-16 12:12 来源:澎湃新闻字号位于北...
2736次关注
财政部:安徽多地挪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修楼、招待
中新网2016-12-12 18:12 来源:澎湃新闻字号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12月12日...
2598次关注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创作成就综述
原标题:新气象·新高度·新作为——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创作成就综述新华社北...
2492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