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和处理群众的“错误意见”
来源: 新华网2016-06-15 16:55:00 有媒体报道,常有干部抱怨,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不好征求,而且“错误意见”数量甚多,徒增工作强度,令人苦恼。
听取和处理群众意见是门技术活。领导干部不仅要善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而且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正确看待、及时处理好群众的“错误意见”。怎样才能正确看待、及时处理好群众的“错误意见”呢?笔者虽非郎中,却想开出一方,叫做“三个成语调解法”。
成语之一:顺藤摸瓜。从群众中“打捞”起来的意见建议很重要,那些所谓的“错误意见”也并非没有价值。群众“发牢骚”、“说怪话”总是有原因的,肯定是在现实中遇到了问题。但人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比如面对同样一项政策,有人能理解得比较全面,有人可能会理解片面;比如推行某一项措施,有人能执行到位,有人可能引发争议。所以,即使群众提了“错误意见”,相关部门也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追查讲话的人身上,而是要顺藤摸瓜,找出群众“发牢骚”、“说怪话”的“幕后真凶”。
成语之二:设身处地。群众工作说难就难,说简单也简单。如果高高在上,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理不睬,甚至不问青红皂白,采取压制、堵塞的办法对待群众的“错误意见”,群众工作自然难于上青天;如果能够深入一点、细致一点,找出群众“发牢骚”、“说怪话”的真正原因,并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如果我碰到那样的事该怎么办?”多从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多为群众的难处想办法,带着真情纾民怨,怀揣真心解民忧,群众工作就能水到渠成。
成语之三:抽薪止沸。对待群众的“错误意见”,不仅要虚心去听,而且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了损害,难免会“发牢骚”、“讲怪话”,领导干部遇到这种情况,不仅要顺藤摸瓜去找原因、设身处地去考虑,更要深入分析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积极回应群众的诉求与期待,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做好事。只有这样,干群关系才会水乳交融、更加密切。
请扫描攀西商界网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