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村小伙子 打工资助贫困生
来源:攀枝花新闻网-攀枝花晚报 时间:2016-07-29 11:57:35 7月26日,2016圆梦行动又收到1000元助学款,这份沉甸甸的爱心,来自一个在攀枝花打拼的90后农村小伙子。
这个小伙子叫姚江,西昌市安宁镇人,今年23岁。如今,他租着30平方米的“蜗居”,在社区做着清垃圾、除小广告、疏通下水道的辛苦工作。曾经的他,初二都没有读完便辍学帮父亲还债,进过“黑工厂”、住过公厕、睡过堡坎,尝尽了人生的艰辛,却有一颗乐善好施的心,他曾经帮助盐边女孩赵仕蓉读大学,资助安徽女孩宋淑敏上中学……
为减轻家里负担初中辍学
搭拉矿货车来到攀枝花
1998年的特大洪水袭卷了家中的花草基地,导致在西昌种花的父亲破产,并欠下10多万债务。在姚江的童年记忆中,一到逢年过节,家里都是要债的人。2008年,还在上初二的姚江主动辍学,告别课堂,他不忍看到父亲辛苦劳累,想早点做事,用瘦弱的身体为家里分忧。
辍学后,还未成年的他没闲着,跟着父亲到附近山上收猪卖,在家里搞生猪养殖,但一场瘟疫,再次导致他们血本无归。2009年,他跟着同学去会东搬运木头,却误进了拖欠工资的“黑工厂”。身无分文的他,搭乘拉矿石的货车来到攀枝花,寻找正在攀枝花打工的父亲。
住公厕睡堡坎帮家里还债
受父亲影响帮助贫困生
因为年纪小,文化低,吃尽了苦头。在一家鱼馆打小工的他,每天早出晚归,来回要走2个小时的路。后来,他跟着父亲在炳草岗街道接下市政设施维护的活,到各个社区清运垃圾、铲除小广告、疏通下水道。在二街坊的一个公厕内搭一张木板床,或在堡坎下搭个简易工棚焊一张钢管床,便是他的住处,夏天经常被蚊子叮得满身是包,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一住就是4年。
一次,父亲得知一个刚考上大学的贫困生,正在四处凑学费,便把身上仅剩的20块钱给了对方。父亲的这个举动,对姚江触动很大,“我们虽然没钱,但还能挣钱,能给那些更困难的人一点支持,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那时,在姚江心里便烙印下帮助他人的念头。
四年内无私帮助两名学生
宁愿自己苦也想尽份力
2011年,姚江认识了正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读临床医学的盐边县永兴镇女孩赵仕蓉,得知这个比自己大3岁的姐姐家境困难,姚江便想尽力帮帮她。那时,同样打工求生存的姚江收入并不高,却时不时给赵仕蓉汇去一两百元生活费。为了不给这个姐姐心理压力,他从来没有提起自己生活的不容易。如今,赵仕蓉回到攀枝花,在盐边县中医院上班,两人情同姐弟。
2012年,热心的姚江通过网络认识了正在上初二的安徽女孩宋淑敏。得知宋淑敏是孤儿,靠年迈的外公外婆抚养,他当即决定每个月资助宋淑敏600元生活费,这一资助便是3年。2014年,得知宋淑敏因为家中经济条件有限辍学,着急的姚江立即赶到安徽,劝宋淑敏要坚持。
日子好了希望能帮更多人
让弟弟妹妹实现大学梦
在帮助他人的4年时间,姚江从来未念及自己生活的艰辛,“钱可以再挣,但学习不能耽误。”他的坚持,也是为了圆自己未能走完的校园梦。如今,通过努力,他已经帮家里还清了债务,日子慢慢好了起来。
今年,姚江通过本报了解到“2016圆梦行动特别报道”,他被那些渴望上大学的励志贫困学生感动,也想出一份力。“希望那些有梦想的弟弟妹妹能够走得更远!更有自信面对人生。”没有高学历的他,只想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助人,弥补心中遗憾。
请按一按扫一扫,关注攀西商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