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毛泽东为家乡湖南题写了哪些“金字招牌”?
2016年08月18日 08:47 来源:人民网 作者:朱晓华 核心提示:毛泽东的题字,因其特殊的身份而具有极大的政治、人文与历史价值,被民间戏称为“金字招牌”。他的每一幅墨宝,都有着特殊意义,连接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毛泽东挥笔题字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朱晓华,原题:揭秘:毛泽东为家乡题写了哪些“金字招牌”?
2016年8月15日,是毛主席题写报头的《湖南日报》创刊67周年报庆日,同时也是脱胎于毛主席所题名《新湖南报》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新湖南”上线一周年纪念日。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同时还是一名杰出的书法家。他博采众长,独创出淋漓奔放、纵横驰骋、笔墨潇洒的“毛体”。从1915年夏在《明耻篇》封面上题词自励,到1974年春为广西大藤峡题字,一生题词超400幅,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毛泽东的题字,因其特殊的身份而具有极大的政治、人文与历史价值,被民间戏称为“金字招牌”。他的每一幅墨宝,都有着特殊意义,连接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为您盘点毛泽东在湖南的题字,一起来了解这些“金字招牌”背后的故事。
●3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在党的新闻史上留佳话
《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它的前身《新湖南报》,创刊于1949年8月15日。
当年,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履新后,委托朱思九、张式军着手筹建湖南日报,朱张二人赴京找到毛泽东秘书胡乔木,请毛主席为即将创刊的“湖南日报”题写报头。毛泽东听说家乡要出报,十分高兴,于是泼墨挥毫,写下“新湖南报”四个字。
毛泽东第二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是1960年3月,当时毛泽东在南方考察,坐专列从广州到了长沙。在接见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时,毛泽东说他嫌自己原来题写的那幅报头显得呆板,拟重写一幅。并当即挥笔题写了第二幅《新湖南报》报头,于1960年3月19日启用。
1964年7月29日,毛泽东提议把《新湖南报》改为《湖南日报》,并第三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从1964年10月1日起,《新湖南报》正式启用《湖南日报》新报名,一直沿用至今。
毛主席三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在党的新闻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移动互联网时代,湖南日报以创新的姿态大步进军新媒体舆论场。2015年8月15日,定位为“主流新媒体、移动新门户”的“新湖南客户端”应运而生。其中“新湖南”三字,即采用当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新湖南报”中的三个字。这个有着深厚历史传承的新媒体产品,一经发布便迅速成长为中共湖南省委在新媒体时代的核心媒体,目前下载量突破1200万。同时,“新湖南”也是全国新闻客户端中唯一源自毛泽东题字的新闻客户端。
●为母校“第一师范”题写校名,留下著名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八年之久,对于这所母校,毛泽东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情。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不仅将两本亲笔签名的第一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赠给母校图书馆,而且给母校的书面、口头指示达11次之多。
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注攀西商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