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盐源王国
来源: 凉山新闻网2016-03-31 16:21:00 很难想象,2000多年前的战国至西汉时期,在盐源,就生活着远古文明的人类,他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青铜文化。他们究竟是谁?他们创造了怎样灿烂的王国?
凉山州博物馆提出“寻找盐源王国”的课题,欲用5年时间,对盐源进行考古调查,循着笮人的足迹,揭开古老盐源王国的神秘面纱。
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盐源无疑是一个有着神奇色彩,犹如梦幻一般的地方。而在考古工作者眼中,盐源确是拥有2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宝地。
2001年,考古人员在盐源老龙头遗址发现了11座墓葬,随着蛇蛙铜俎、三女背水铜杖首、铜蛇尾杖、羊首杖等400余件文物的露面,雅砻江流域曾经生活过的神秘人群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盐源一带发现的青铜文化,成为了人们了解盐源青铜文化的窗口,考古专家们将这次发现定义为“四川青铜文化中除三星堆和金沙之外的第三大考古发现”,甚至称其能解开金沙王国突然消失的悬疑。
很难想象,在盐源这样一个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大部分地区属于川西南山地褶皱高山地带,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至西汉时期,就生活着远古文明的人类,他们有着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他们手持白石、陶罐或铜铃,腰挎弓箭、铜剑或铜戈,戴着精美的玉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青铜文化。
这群生活在盐源盆地的远古人群究竟是谁?他们究竟创造了怎样灿烂的王国?
凉山州博物馆馆长唐亮介绍,早在1999年、2000年、2001年,凉山州博物馆已先后3次,对盐源盆地老龙头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唐馆长说,针对曾经居住在盐源盆地的古老民族的调查考古,早在2015年春天就进行过一次试探性调查,发现了很多遗址,效果很好。
目前,他们又提出“寻找盐源王国”的课题,现已经上报国家文物局,准备用5年时间对盐源进行调查,今年4月份和10月份,将分两次进行常规性和选择性调查,而在10月份的调查中,将对已经选择好的2处遗址进行试掘。希望用5年时间,能够揭开古老盐源王国的神秘面纱。
神秘部族的足迹
这是一群神秘的居民,既然能证明他们确实存在过,神秘又从何说起?
考古学家于1999年11月发掘的老龙头遗址中的4号墓为酋长墓,此大型墓葬出土文物较多,品级较高。墓圹为竖穴土坑,墓口还残存了一块1米多长的盖顶石。墓圹内有木椁,土质的棺床上涂了一层红色的朱砂,出土了铜鼓、铜编钟、铜铃、铜鸡、铜剑、铜戈、铜削、陶器、铁器、玛瑙和绿松石质的装饰品等。
最能反映盐源青铜文化特点的是种类繁多、造型奇特的青铜器,透过这一件件散发着历史气息的精品文物,这支民族的生产、生活、军事、宗教、艺术面貌逐渐凸现在考古学家眼前。
2001年,凉山考古队发掘了老龙头遗址11座墓葬,墓葬中出土的器物,包括数量庞大的各类兵器、鲜见的宗教法器、独特的乐器、名目繁多的装饰品以及各形各式的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品,这些文物绝大部分都是首次面世。其中,最令考古专家兴奋的是那些数量巨大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成为考古队复原笮人部落的线索。
据参与了盐源盆地考古的专家唐亮介绍,近20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川西南的雅砻江流域,尤其是盐源盆地一带发现了许多青铜时代的古墓葬,移开墓顶的巨石,下面呈现长方形的竖穴坑墓圹。“多年前,我曾去过盐源。汉代,这里曾经生活着一个叫笮人的部落。史书中,笮人给人留下了剽悍好战的印象。汉代的西南,有着诸多古老的部落,比如滇人、昆明人、邛人、哀劳人等等,汉武帝开西南,这些部落或战或降,桀骜不驯的笮人,或许因为对自己的武力过于自信,拉起了反抗汉朝军队的大旗,却不料首当其冲遭受了亡国的噩运。”唐亮说,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笮人的墓葬在盐源境内陆续被发现。
在考古挖掘中,已发现的笮人墓葬存在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考古工作者只发现了墓葬而并未发现笮人居住、生产的遗址。但是,令考古专家们兴奋的是,在盐源出土的这些文物,为揭开金沙王国消失之谜,提供了一定的实物支持,但这个谜何时解开,专家学者们还在努力,文物还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研究。
神秘部族去了何方
盐源地处横断山脉中部东沿,横断山区上接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南连云贵高原,自古以来便是中国西部一条南北民族迁徙之路,南北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走廊,这些文化交流在盐源青铜器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许多民族和族群便在崇山峻岭中奔波迁徙,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藏彝走廊,包括更晚时期形成的茶马古道都穿越在这山岭之间,鳞鳞古道上马帮的铛铛铃声响传至今,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顺着雅砻江南下,翻越牦牛山,来到盐源小高山后,一处巨大的山间盆地映入人们眼帘,这就是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的盐源盆地。盆地起伏小,地势平坦,一年四季气候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河谷地带常年种植小麦、青稞、豌豆等作物,还有天然的高山草场,可以用来畜牧和狩猎。密集的水网也是从事渔业的理想场所。更为重要的是,盐源还盛产盐、铜、铁、丹砂等矿产资源,是一块十足的宝地。
远古时代,西迁而来的羌人,有一部分进入了凉山,他们分成两个支系,其中一支定居在安宁河谷平原,日渐强大;另外一支则雄踞盐源盆地五百年,成为英勇尚武的强大部落。
汉朝曾开通了西域,丝路古道上的龟兹、焉耆、疏勒古国纷纷臣服。或许很少有人知道,汉朝还曾经营西南,盘踞在西南的昆明人、滇人、哀劳人、僰人、邛人纷纷消失,而笮人,正是我们走进这段历史的窗口,笮人出土的青铜器中,流淌着蜀人、滇人、昆明人、古羌人的血液,也暗藏着西汉年间中国西南的风云变幻。而古代文献将邛称为“邛都”或“邛都夷”,将笮称为“笮都”或“笮都夷”,他们分别是西南地区的两个大族,两大族群因共居凉山而常常被称为“邛笮”。后来因为相隔雅砻江和牦牛山,他们减少了往来,各自在自己的领地里建设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但是他们血脉相连的同源兄弟关系,还是在现代一些出土的惊人相似的文物中被人们所发现。
但是,东汉以后,笮人突然在史册中失去了记载,他们究竟去向何处,至今仍然是需要专家学者们探索的问题。
寻找消失的王国
通过在盐源老龙头墓葬发掘的这些文物,是否能定性这些居民的生活习性或者族群特点呢?
铜鼓编钟、短戟长剑、手镯耳环……无一不是青铜打造。出土的近千件青铜文物中,多数以大型兵器为主,比如剑、戈、钺、刀、矛、戟、镞、盾等战争武器,从而证明这些东西的使用者是一个尚武的民族。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也出土过大量青铜器,但是盐源历史上曾以“南方丝绸之路”和“盐铁之利、山川之胜”而兴盛和闻名,是交通要道。所以学者们猜测,蜀人肯定与当代发生了联系,金沙文明也对当地的文明产生过影响。从现在看,他们在文化上明显受到三星堆金沙文化的影响,但是又有本身的变化。
从老龙头墓葬出土以及后来陆续征集的青铜器来看,盐源青铜器背后隐藏着诸多的文化形态,比如大量出土的枝形器上的双马图案,是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常见的“双马神崇拜”,弧背青铜刀、双圆柄铜剑等兵器带有明显的草原文化的痕迹;盐源出土的铜戈,是蜀地流行的“三角形无胡戈”;而诸如铜鼓、编钟的出土,又反应出笮人与滇文化密切的往来;盐源土坑墓上以大石盖顶的做法,又与岷江上游石棺葬的石棺葬文化颇有渊源,盐源出土的双耳罐、单耳罐、铜柄铁剑也是石棺葬典型的器物……
民族文化像河流一样,不断变化,从文物可以展现出来他们当时辉煌的一面。然而,更多的青铜器正在流失,笮人的墓葬多是竖穴土坑墓,距离地表只有几十厘米,当地人种苹果树、耕作时常常挖到古墓,最终发展成盗墓,笮人的遗物被一批批送到古玩市场,随着“寻找“盐源王国”课题的启动,学术界对于笮人的研究,目前才刚刚起步。
文/本报记者 王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