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搜索关键词,查询您需要的商家、店铺信息。

查找新话题

更多精彩话题、回复请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参与讨论谎言变感人故事 谁该反思

avatar

2016/4/28 21:45:36

谎言变感人故事 谁该反思
来源: 新华网2016-04-28 09:15:00 自3月5日起,浙江嘉兴多家媒体报道了嘉兴平湖市53岁保安郑菊明八年来资助四川孤儿彩霞(化名)的故事。年前,郑菊明被查出肺腺癌晚期,仍然牵挂着千里之外的彩霞。报道出来后,数十家媒体转载。然而,记者深入调查发现,“情义保安”的背后,藏着一个长达10多年的秘密:郑菊明实为彩霞的亲生父亲! (4月27日《成都商报》)

  一个让人泪奔的故事,最终被证实为谎言,反差之大令人瞠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任何一则假新闻都是媒体之耻。不过,面对“情义保安资助孤儿八年”这个弥天大谎,需要反思的恐怕不仅仅是记者和媒体。

  指责身患癌症晚期的郑菊明,既显得有点残忍,也没有多大意义。梳理假新闻诞生过程不难发现,郑菊明是被众人推着一步步走向道德神坛的。当初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言,谁知竟引来了电视台记者,接着其他媒体一起跟进,郑菊明被彻底“绑架”了,不得不编造更多谎言来圆……

  亲口讲出真相,郑菊明几度流泪忏悔,向各方真诚道歉。他终于解脱了。参与此事的记者和媒体也该拿出直面真相的勇气,向社会说声对不起。质疑是记者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质,而面对这个谎话连篇、漏洞百出的“感人故事”,当事记者集体沦陷,令人深思。

  相关部门树立正面典型、传递正能量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必须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急于求成、贪功心切的心态要不得,“最美”的标签也不能滥贴。典型人物要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考验,一旦名不副实,正能量就会变成负能量,权力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现实中,一些劳模、先进、典型、榜样“倒下”的例子不在少数,教训惨痛。

  假新闻招摇过市也说明社会存在滋生假新闻的土壤。朋友圈谣言泛滥,谁都有切身体会。谎言变为“感人故事”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道德饥渴症,以至于数万网友被“美丽谎言”感动得一塌糊涂。而一旦奔出的泪水显示出廉价性,网友的感动就会变成愤怒,进而又加剧了道德的饥渴,最终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其实,最大反思,是我们一直在反思但假新闻依旧时有发生。说到底,掌控着舆论资源和话语权的记者、媒体且行且珍惜吧。但愿,假新闻特别是道德领域的假新闻不再出现。(陈广江)

热门回复

人气话题
贪官外逃投资美国总表:真是触目惊心!!
2016-06-03 反腐政史 这是何等“壮观的队伍”!这些“阶下囚”在步入政坛、商...
72703次关注
揭开武松的死亡真相:惨遭重刑死于狱中
源:历史档案揭秘《水浒全传》中武松的故事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像“景阳冈武松...
16011次关注
中小学课外辅导全年吸金8000亿,“真教师”占比不到两成
澎湃新闻记者 吴玉蓉 发自北京2016-12-27 18:21 来源:澎湃新闻字号27日,中国...
3525次关注
我在攀钢这些年!(看哭多少人)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当人力资源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到...
3297次关注
请转到朋友圈!期末考、中考、高考生家长会感谢你的
来源:今日教育传媒  原标题:没有意外 就是成功——写给所有考生的家长们四...
3239次关注
西安一官员疯狂敛财12年:资产上亿 黄金600斤(图)
原标题:亿元资产,300公斤黄金。一个西安官员12年的疯狂贪腐敛财之路杨殿钟,...
3145次关注
军委机关的“总管家”又收了一栋楼
原标题:军委机关的“总管家”又收了一栋楼军改已经不是新话题了,但始终是件...
3028次关注
烟草专卖局清理53家驻京办:部分已是领导吃喝玩乐的行宫
石洪涛 兰琳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6-12-16 12:12 来源:澎湃新闻字号位于北...
2735次关注
财政部:安徽多地挪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修楼、招待
中新网2016-12-12 18:12 来源:澎湃新闻字号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12月12日...
2598次关注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创作成就综述
原标题:新气象·新高度·新作为——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创作成就综述新华社北...
2492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