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接地气,决策才能有底气
来源: 新华网2016-05-11 16:09:00 在5月8日上午举行的湖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上,省长杜家毫分享了他的骑车经历。“骑车上路,一会要骑上人行道;一会路断了要扛着车子过天桥;一会被交警拦住,他也不知道我是省长,还教训几句;我转弯做个手势,提醒后面机动车注意,出租车师傅还把我拦住,摇下车窗,说你摆什么谱啊?又把我骂两句。”(5月10日新华网)
相较于其他领导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里听报告、坐在车里下基层、住到指定好的老乡家里问民忧,湖南省长杜家毫十分“接地气”。1995年, 杜家毫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因为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尤其懂得调研就要接地气。他不论到哪里工作都先买一辆自行车,撇开陪同人员单独骑着自行车到城市中体验生活,哪怕被交警教训、被出租司机责骂,都要亲身经历和感受一下市民的生活,除了听下级怎么说,还要自己亲身看看。可以说,重视调研、深入基层、接触群众是杜家毫从政的特点,也是他仕途能扶摇直上的秘诀。
其实,中国共产党一向有重视调查的传统。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精辟地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广大党员干部掌握实际情况、获得正确认识的前提,是避免“本本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最有效办法,是所有领导干部必须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习总书记来自基层,明白领导干部只有从群众中得到启发、汲取营养、获得智慧,才能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与能力,才能在施政更有底气。2012年底,习总书记上任不久即颁布了“八项规定”,对广大领导干部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改进调查研究,健全调查研究常态化机制,多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交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今年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都是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多接地气,多与群众接触交流,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提升自己科学决策的水平。
在领导干部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堪称是擅长调查研究的代表。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从第二天起就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他用一年时间跑遍了全县140个大队中的120多个,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有了这些最新鲜的调研,才找到了种泡桐治理盐碱地的办法。也正是因为焦裕禄在调研中了解了群众面临的难题,可以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才得到了群众的爱戴与纪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领导干部只有像焦裕禄、杜家毫这样,坚持下基层接地气,多与群众打交道,才能了解到群众的真实诉求,才会在做决策时更有底气,让从自己手中通过的每项决策经得起历史与人民的检验,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黄研)